廣告
1萬人雨中怒吼!館長盼年輕人守護自由 朱立倫火力全開

1萬人雨中怒吼!館長盼年輕人守護自由 朱立倫火力全開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發起的「北北基反惡罷造勢大會」今下午4時30分在台北市榮星花園登場,是罷免成案後首場大造勢。台中市長盧秀燕登場時痛斥官逼民反、更曝賴清德「鬥爭3部曲」,鬥立委、鬥地方縣市首長、鬥租屋族;黨主席朱立倫則批,賴清德明天展開團結國家10講,但他要賴清德聽聽人民的10大問題。而主辦單位也宣布現場突破1萬人。
非核滿月盤點3|政府增建燃氣發電難解碳排 揭美國商會話外之音

非核滿月盤點3|政府增建燃氣發電難解碳排 揭美國商會話外之音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美國商會10日指出,台灣的能源存在2大問題,一是供電恐難以支持半導體和AI產業發展,其次是乾淨能源推行速度太慢,隔天經濟部跳出來澄清,重申今年已新增逾480萬瓩燃氣機組,有專家提醒,「燃氣只能作為發展乾淨能源的過渡期,台灣應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等多元能源,才能符合美方期待。」
非核滿月盤點1|興達偷開機、中火全開爭議頻傳 專家:去核後供電調度逼極限

非核滿月盤點1|興達偷開機、中火全開爭議頻傳 專家:去核後供電調度逼極限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台灣邁入非核家園已滿月,期間卻陸續傳出興達電廠與台中火力發電廠被多次揭露有「未排入備轉卻實際發電」情況,引發外界質疑是否暗中支援基載電力,台電則數度召開記者會澄清,強調機組啟用屬於正常的調度機制、並非偷跑,但是否也反映台灣電力系統儲備容量接近極限? 文化大學經濟系教授柏雲昌指出,這些未公告運轉的案例其實是反映供電的壓力。「尤其進入夏季用電高峰時段,夜間電力缺口愈發明顯,台電在調度上的緊繃狀態將有挑戰」。中經院副研究員陳中舜則表示,此現象的確反映出台電面臨電力負載不穩,可能需要臨時啟用非計畫性機組以因應尖峰需求,「不見得是偷開,但的確顯示系統餘裕不足、調度壓力較高。」
解析|南韓新總統李在明挺再生能源、開發SMR 為何反核轉向保留核電

解析|南韓新總統李在明挺再生能源、開發SMR 為何反核轉向保留核電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南韓新總統李在明周三(6/4)宣誓後走馬上任,就職演說中強調將以恢復民生、復甦經濟為起點,帶領國家走出危機。李在明的競選承諾包括加強發展人工智慧(AI)等新興產業,並支持長期轉向再生能源。不過他也傾向保留現有核電廠,但支持開發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
廢核代價高昂?不只電價上漲 外媒揭台灣更暴露「致命弱點」

廢核代價高昂?不只電價上漲 外媒揭台灣更暴露「致命弱點」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台灣核三廠2號機17日晚間除役,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然而,這項政策轉變正引發國際高度關注。外媒報導,廢核政策不僅將對台灣用電量龐大的晶片產業構成威脅,也恐導致民生和企業電價上漲。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台海局勢日益緊張之際,廢除核能恐為台灣自行製造一個致命弱點:一旦台海發生衝突,台灣將面臨更大的停電風險,因為過去被認為中國唯一可能不敢攻擊的能源設施,屆時將不復存在。
核三廠歸零1|從10大建設榮景到廢核四!47年核能時代終結 供電難題來襲

核三廠歸零1|從10大建設榮景到廢核四!47年核能時代終結 供電難題來襲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屏東恆春核三廠2號機預計2025年5月17日停止運轉、18日凌晨起除役,台灣將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核電走過47年歷史,曾占全台發電量逾五成,如今歸零,替代能源是否足夠,成全民關注焦點。《知新聞》規劃專題,帶讀者回顧核電廠從十大建設的驕傲,到核四停建的爭議,在半導體及AI資料中心龐大用電需求下,台灣未來如何穩定供電、避免缺電危機。 搶在核電除役前,立法院2025年5月13日通過《核管法》修正草案三讀,讓法定運轉期40年最長可延長20年。但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修法通過不代表核三廠2號機5月18日後可繼續運轉」,仍需經3年半安全體檢程序。 專家示警,核電歸零後的結構性問題,數據表面看起來供電無虞,實際上夜間風險巨大,加上再生能源發展進度也令人擔憂,原訂2025年達20%目標,2024年卻僅達11.6%,短期要補足廢核後的電力缺口不太可能。
賴清德回應藍白延壽核三廠 「不可能直接延役、立即重啟」

賴清德回應藍白延壽核三廠 「不可能直接延役、立即重啟」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在野黨團昨推動修改核管法,將核電機組運轉期從40年得申請延長至60年,民進黨主席暨總統賴清德今表示,就算依照新通過的《核管法》規定,核三廠2號機也不可能在未經實質審核下「直接延役」,甚至立刻重啟,任何政策變更都必須滿足3個重要前提。他並語重心長說,「民主的紛爭,需要用更民主的方式來定紛止爭、凝聚共識,讓台灣繼續向前進。」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