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罷免如「縣市長類初選」 江啟臣、林思銘、楊瓊瓔過關拚2026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7藍委今順利挺過823罷免,其中新竹縣立委林思銘、台中立委江啟臣、楊瓊瓔,都被視為是藍營2026縣市長潛在人選,這場罷免投票將是最新民意的檢驗,同時也是逐鹿百里侯的前哨戰,不過文化大學教授曲兆祥提醒,罷免畢竟和選舉不同,尤其初選更會受到黨內派系勢力影響,今天的結果和明年初選只能說有間接影響,仍要持續觀察。

林思銘攻縣長門票 「藍白合」破罷免
新竹縣立委林思銘律師出身,2任立委、4屆新竹縣議員資歷,2024年立委選舉時,在民進黨曾聖凱和時代力量主席王婉諭夾擊下,仍獲得7萬6,608票,以44.82%的得票率贏得立委選舉,這次面對大罷免,他的罷免門檻落在5萬9625張同意票,最終他獲得7萬6,239張不同意票,69.28%的得票率,輾壓同意的3萬3,813票、30.72%、整體投票率則是46.68%。
此次迎戰大罷免,林思銘陣營早早採取「藍白合」模式,積極找來前民眾黨籍的新竹市長高虹安、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等黨公職站台,就是想將當初2024藍白破,白營不滿國民黨灌到王婉諭的賭爛票拿回來;此外他也多次請出老縣長邱鏡淳站台,營造「邱挺林」意味濃厚。

3巨頭搶新竹
2026新竹縣長選舉,國民黨方面有意參選的包括新竹縣的兩名現任立委林思銘、徐欣瑩,還有國民黨新竹縣黨部主委陳見賢,其中徐欣瑩在大罷免二階段連署中就挺過,林思銘今天在較低的投票率中,幾乎催出和2024立委選舉相同的得票數,等於支持者回防成功。
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教授曲兆翔直言,林思銘今天的罷免結果可說是大勝,不同意罷免選票比同意多出一倍,但若要往前推2026接楊文科的班就不一定,畢竟罷免和縣市長選舉還是不一樣,初選更牽涉到黨內複雜的派系勢力攪動。
對林思銘而言,這場823罷免案的意義,遠不止是保住一席立委職位,更是一次提前登場的2026縣長初選,罷免投票本質上是一場「否定式選舉」,投的是不滿與反感,而不是支持與認同。林思銘剛從這場危機中突圍,但民意的試煉,恐怕才剛剛開始。

楊瓊瓔老將再戰 拚一場機會
視角轉到台中,對楊瓊瓔和江啟臣而言,這場罷免不僅是最新民意的檢驗,某程度上也是另類的縣長初選,更攸關台中市長盧秀燕的總統之路。
楊瓊瓔是政壇老將,1989年當選台灣省議員後,一路披荊斬棘,擔任多屆立委,但在2016時不敵時代力量洪慈庸,之後短暫進入台中市府擔任副市長,2020年再戰洪慈庸,成功奪回立委寶座,並曾搭檔資深藍委賴士葆,參選立法院副院長未果。
2024年,楊瓊瓔以10萬6,306票、55.72%的得票率,打敗民進黨謝子涵的8萬128票、42%得票率,這次罷免門檻6萬5,150張,最終楊瓊瓔拿到8萬3,511張不同意票、65.66%得票率,超過同意票4萬3,677票、34.34%得票率。

盧秀燕欽點接班 江啟臣站穩腳步
江啟臣則是國民黨中生代代表,學者出身形象清新,4屆立委資歷,曾擔任行政院新聞局長、國民黨主席,去年獲得韓國瑜邀請,搭檔競選立法院正副院長成功,先前盧秀燕站台江啟臣時,脫口說出「幹掉一個副院長,以後台中市長也可能被幹掉」,點名接班意味濃厚。
江啟臣在2024大選以8萬8,651票、57.87%得票率,擊敗老對手謝志忠的6萬4,542票、42.13%得票率,這次罷免門檻5萬2,213張,最終獲得6萬9,796張不同意票、67.26%得票率、超過同意票3萬3,977票、32.74%得票率。

學者評江啟臣聲勢佳
曲兆祥分析,盧秀燕和江、楊兩人都有淵源,2018年曾和江啟臣爭過台中市長、2019年也曾請楊瓊瓔擔任台中市副市長,但從盧秀燕目前的表態來看,江啟臣較有優勢,但距離明年提名仍有一段時間,這個優勢能否維持,仍要持續觀察。
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也認為,江啟臣的聲勢比起楊瓊瓔更佳,不僅因盧秀燕多次表達傳棒意圖,且7年前盧江爭台中市長初選時,江啟臣僅小輸0.6%,但願意接受,展現他的從政風度,而楊瓊瓔則是地方實力派,但全面格局來講,江還是比較被各方所接受。
這場「最新民意」,江啟臣穩固中台灣聲量、楊瓊瓔則展現老將韌性,兩人若延續罷免勝選後的組織與民心鞏固,無疑2026黨內提名戰提前開打,好戲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