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有片|潰決前後畫面曝!燕子口堰塞湖13天拆彈成功 馬太鞍溪堰塞湖仍有隱憂

有片|潰決前後畫面曝!燕子口堰塞湖13天拆彈成功 馬太鞍溪堰塞湖仍有隱憂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歷時13天,昨天(29日)下午,解除警戒,立霧溪河道水位已回復正常,堰塞湖殘存土體及水體對下游已無致災風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宣告圓滿拆彈落幕。相較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因壩體仍未潰決,還有大量土砂堆積坡面,仍有隱憂。
有片|燕子口堰塞湖壩體幾乎完全潰決 湖水全數傾瀉而下

有片|燕子口堰塞湖壩體幾乎完全潰決 湖水全數傾瀉而下

【記者盧麗蓮、陳亮諭/綜合報導】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29日)指出,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昨(28日)因降雨,導致壩體原滲流處水量擴大並進一步沖刷壩體,今天湖水已引流至下游,緊急呼籲下游民眾及遊客切勿進入立霧溪河道及管制區。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監測顯示,燕子口堰塞湖水位從潰決到12時10分,40分鐘內下降約18公尺;觀察發現,堰塞湖壩體已幾乎完全潰決,湖水全數傾瀉而下,但因為防範得宜,立霧溪下游人員與設施均安,這讓林保署鬆口氣,「連日的壩體降挖與引流作業,終於加大溢流,讓大自然的力量帶走堵住河道的壩體了。」
有片|上游持續降雨!燕子口堰塞湖溢流加大恐潰決 林保署籲「下游人車淨空」

有片|上游持續降雨!燕子口堰塞湖溢流加大恐潰決 林保署籲「下游人車淨空」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一帶17日發生大量土石崩落,導致立霧溪河道受阻形成堰塞湖,25日起進行降壩工程,成功引流。林業保育署今天持續降挖燕子口堰塞湖壩體,由於下午4時起因立霧溪上游持續降雨,導致壩體原滲流處水量擴大並進一步沖刷壩體,可能造成壩體破壞或潰決,引發下游水位抬升。
低海拔燕子口堰塞湖「太魯閣全區封園」!雪羊轟荒謬 內政部:料敵從寬

低海拔燕子口堰塞湖「太魯閣全區封園」!雪羊轟荒謬 內政部:料敵從寬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一帶17日發生大量土石崩落,導致立霧溪河道受阻形成堰塞湖,內政部深夜急通知「太魯閣山區民眾快撤離」,太魯閣國家公園緊急封園,禁止民眾入園及靠近警戒區域。不過,山林作家雪羊質疑,竟為海拔300公尺的堰塞湖危機,封閉毫無關聯的3000公尺高山區域。對此,內政部表示,主要是考量崩塌預估土石量龐大、地震頻繁,以及交通動線不穩定等因素。
馬太鞍溪堰塞湖!明年4月疏濬600萬立方米砂石 3方案同步挺進崩塌處

馬太鞍溪堰塞湖!明年4月疏濬600萬立方米砂石 3方案同步挺進崩塌處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馬太鞍溪堰塞湖9/23下午2時50分溢流潰壩,大量淤泥重創花蓮光復鄉,中央前進協調所今(10/19)表示,每日疏濬3萬立方公尺砂石量,累計55萬立方公尺,預估明年4月到500至600萬立方公尺的量,另外,林保署評估林道開闢施工便道進入崩塌範圍,有三個選擇方案,會同步並進,今天也在上游投了與日方合作的水位計,每10分鐘就會有水位變化的嚴密監測。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引流!馬太鞍溪為何不能挖 農業部給3答案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引流!馬太鞍溪為何不能挖 農業部給3答案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花蓮縣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昨(17日)因生大量土石崩落,致立霧溪河道受阻形成堰塞湖,太魯閣國家公園全區緊急封閉,今(18日)經專家評估後將進行壩體降挖減災工程,反觀馬太鞍溪堰塞湖卻無法降挖引流,農業部給答案,主要因壩體規模、 環境與可到達性可到達性、處理困難程度等3大差別。
有片|燕子口堰塞湖水從公路溢流!下游風險趨緩 太管處:危機仍未解除

有片|燕子口堰塞湖水從公路溢流!下游風險趨緩 太管處:危機仍未解除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步道一帶昨(17日)大量土石崩落,導致立霧溪河道受阻形成堰塞湖,內政部深夜急通知「太魯閣山區民眾快撤離」。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持續監測,目前整體流勢平穩,堰塞湖對於下游風險已降低。但太魯閣國家公園表示,燕子口堰塞湖危機未解除,持續封閉園區,禁止民眾入園及靠近警戒區域。
又是誤發!花蓮縣府認了「撤離緊急警報」是疏失 網怒:是笨還是故意?

又是誤發!花蓮縣府認了「撤離緊急警報」是疏失 網怒:是笨還是故意?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今天上午7時52分發生芮氏規模5.0地震,震央位在花蓮縣吉安鄉,地震深度6.1公里,為極淺層地震,當地民眾隨即收到立刻撤離的「緊急警報」。不過花蓮縣府今天證實此為誤發,撤離簡訊為人員疏失,讓民眾怒吼「又烏龍」、「又誤發!到底是笨還是故意?」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