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南災復指揮所」成立!前交長李孟諺復出 部會分工認養台南災區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西南氣流挾來豪雨,造成中南部多區嚴重淹水,總統賴清德指示行政院成立「雲嘉南災害復原前進指揮所」,政委陳金德擔任指揮官,行政院顧問、前交通部長李孟諺及行政院工程會副主委李怡德2人任副指揮官,下設6工作分組由相關部會次長當執行秘書,直接對接地方,以加速災後復原重建工作。 2025/07/30 22:46 政治 黨政要聞
垃圾車為什麼播《少女的祈禱》?背後竟藏著台灣公衛巨人 【劉以安/綜合報導】聽到古典樂《少女的祈禱》或《給愛麗絲》,就知道垃圾車來了,寶島限定的日常習慣已執行近一甲子。這個制度開創者據稱是台灣公共衛生先驅許子秋,生平幹過不少大事,除了消除垃圾,他還撲滅霍亂、日本腦炎和小兒麻痺。 2025/07/30 15:24 生活
宏碁轉投資公司與美新創合作 睿禾控股從屋頂型光電跨足氨轉氫發電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為協助企業實現減碳路徑,宏碁轉投資的睿禾控股瞄準國內工業用電大戶廠區,與美國氨能業者Amogy合作,投入氨轉氫發電系統應用,規劃在2026年底至2027年初完成安裝與驗證。 2025/07/26 10:00 能源
彭啓明憂污染水質!痛批「這家業者」不清滯洪池光電板 最重罰300萬元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丹娜絲颱風離台第18天,嘉義滯洪池水面型光電仍有11.4萬片損壞未清,環境部長彭啓明憂長期泡水恐釋出污染物,點名「泰商」清除作業不積極,下最後通牒8月1日前清除完畢,否則最高重罰300萬元。 2025/07/25 07:30 能源
丹娜絲風災受損光電板「12.5萬片未清」 彭啟明下通牒:最高罰300萬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丹娜絲颱風肆虐台南,帶來史上最嚴重的停電災情,據環境部統計,風災造成南部太陽光電場損壞的光電板約14.5萬片,目前還有約12.5萬片未清完。對此,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下令,8月1日前須全部清完,逾期將祭最高300萬元重罰。 2025/07/24 21:09 生活
街訪片|北市免洗餐具要收費了! 高中女生都知道:阿嬤告訴我的!店家盼以勸代罰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日前網傳「餐飲業免洗餐具全面收費,中央政府收割人民錢包」,引來中央大動作澄清,北市府認了是新政策上路,今(7/22)日起北市280處機關學校及委外場館,不得免費提供一次性餐盒、碗、筷子及湯匙,每項收費1元起跳,明年起違規業者開罰3000至1萬元。北市府估算,先前試辦收費的店家累計5年已減少一次性餐具用量1億個。 《知新聞》記者實地走訪站前地下街、小巨蛋等餐廳,店家多數認同此政策可節省耗材成本,但也擔心衝擊生意,盼北市府用勸導代替開罰。民眾反應兩極,有人不想外食了,也有人豪氣地說「希望收5元」。 2025/07/22 16:25 生活 消費
台積電、日月光拚造林 「彰化女董座」搶台灣首宗國際認證竟不靠碳權賺錢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台積電帶頭瞄準「自然碳匯」,吸引大咖企業投入造林取得碳權,但位於彰濱工業區的「新文欽」卻號稱為國內首宗符合國際碳權認證標準,《知新聞》21日獨家採訪背後的操盤手-亞福儲能專案負責人黃一耘,驚爆此案竟為種樹、不靠碳權賺錢。 2025/07/22 08:00 能源
童子賢砲轟太陽光電!2大改革迫在眉睫 環團籲能源公正轉型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水面型光電為國際趨勢,卻因一場風災引爆爭論,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批評,當前政策未納入環評且台灣環境不利發展光電,業者憂恐一竿子打翻一條船,專家疾呼加速提升耐風性並強化環評,環團則提出「在地共生」2訴求。 2025/07/20 10:13 能源
翻轉健康體系!政院擬砸20億整合4部會 陳時中:及早發現風險,降低社會成本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行政院規劃成立平台,整合衛福部、農業部、內政部、環境部資訊及各自對食藥品、環境、化學物質的監控系統,政務委員陳時中回顧傷害台灣上千人健康的烏腳病、米糠油事件,強調過去的健康體系以疾病為中心,要改成從「預防」為中心,讓疾病不發生或很快找到原因,降低社會成本。他表示,相關防疫一體行動方案預算規模約20億元,尚未定案,期程5年預計從2026年到2030年止。 2025/07/16 19:18 政治 黨政要聞
夠狂!陳昭姿喊放柯文哲出來救台電員工 官員:按法治國家程序進行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丹娜絲颱風過後,台電派員連日搶修災區電力,嘉義36歲李姓員工昨在義竹鄉搶修工程遭高壓電擊,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目前用葉克膜維持生命,經濟部長郭智輝、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早陪同總統賴清德到醫院探視,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先是痛批郭智輝「無故請假、藐視國會」,質疑他有能力搶救嗎,陳說.台灣第一葉克膜專家不是柯文哲嗎,放他出去搶救是不是更有用,有機會救回人命。對此,法務次長徐錫祥在委員會答詢時表示, 尊重陳委員的發言,任何人都可以講想講的話,因為柯市長現在在羈押中,沒有辦法(出去)。 2025/07/16 15:47 政治 黨政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