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也會脂肪肝! 暑假「這些壞習慣」讓13歲弟肝功能飆高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快樂的暑假已過一半,不少兒少3C不離身,從早上起床一路吃飯配手機、電動到晚上,有名13歲青少年因此出現,肝指數和三酸甘油脂等指數超標、胰島素阻抗等現象。醫師提醒,要避免兒童與青少年罹患脂肪肝,可從彈性安排3C時間、鼓勵孩子多動、調整飲食習慣、建立規律作息,及注意警訊並及早檢查等5大策略著手。 2025/08/02 15:26 生活 醫藥
沈玉琳傳猛爆性肝炎緊急住院 陶子爆肝被醫警告:妳要死了知道嗎?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藝人沈玉琳驚傳因猛爆性肝炎引發嚴重併發症,緊急前往三軍總醫院就醫。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猛爆性肝炎致死率極高,主持人陶晶瑩30歲就曾因為工作太拼命猛爆性肝炎,當時台大醫生為讓她知道嚴重性,還跟她說「妳要死了,知道嗎?」 2025/07/30 08:55 生活
攝護腺發炎指數略高拖4年 「睪丸緊緊」已癌細胞擴散全身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蔡先生在55歲那年健檢發現攝護腺發炎指數(PSA)略高正常值, 卻不當一會事,4年後感覺睪丸緊緊已是攝護腺癌第四期,癌細胞擴散至肝肺。美國推行PSA檢查多年,成功將攝護腺癌第4期確診率降至5%,台灣仍有3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50歲以上定期篩檢PSA是提升存活率的關鍵。 2025/07/24 20:02 生活 醫藥
60歲男天天一紅酒竟貧血 醫:酒精性肝病上身「血球變大顆」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天天喝酒造成血球變大顆,當心酒精性肝病已默默上身!醫師提醒,酒精性肝病在出現脂肪肝的程度時,戒酒加上飲食均衡,養成運動習慣,肝臟還有機會康復,但仍要定期追蹤;當進展到肝硬化時則不可逆,很難恢復到完全健康狀態。 2025/07/22 15:35 生活 醫藥
台電員工遭電擊器捐 陳文茜1句話引淚:這一生,你付出的都是不認識的人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台電人員不眠不休連夜搶修,卻發生搶修過程中遭觸電憾事,台電李姓員工家屬以忍痛放棄急救,將於今天拔管 、捐贈器官遺愛人間。對此,媒體人陳文茜感性地道謝,「這一生,你付出的都是不認識的人。」「今天是你的忌日,也是我們永遠記住你名字的日子。」讓網友看了眼泛淚。 2025/07/22 13:10 社會 地方大小事
爽吃垃圾食物當生活小確幸 醫示警「吃5天反應就變鈍!」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明天是「國際垃圾食物日」,盡情享受高糖、高鹽、高脂的垃圾食物,或許可當作生活小確幸;醫師提醒,食品工業刻意調配糖、鹽與脂肪比例,讓食物嚐起來達到最令人愉悅的狀態,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帶來短暫快感,不知不覺吃下更多;更有研究顯示,攝取短短5天的高熱量垃圾食物,就可能影響大腦運作,讓人反應變鈍、快樂感下降。 2025/07/20 13:03 生活 醫藥
基因正常胎兒也恐異常!DNA甲基化成關鍵 醫籲準爸媽這樣做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許多準爸媽認為只要基因正常,胎兒就會健康發育,然而研究顯示,「表觀遺傳調控」中的DNA甲基化異常,也可能導致胎兒先天缺陷或疾病,台中茂盛醫院遺傳基因實驗室主任李月君博士提醒,「即使胚胎本身基因沒有異常,若DNA甲基化重編機制出錯,仍有可能導致胎兒發育異常,甚至產生後天疾病。 2025/07/17 18:32 生活 醫藥
美牛萊豬鬆綁三問答不出 食藥署長:安心署長有點困難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美正在談判對等關稅稅率,傳出我國考慮開放美牛內臟和絞肉,放寬美豬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來爭取晶片關稅10%。立委王育敏今日三問衛福部長邱泰源和食藥署長姜至剛,兩人以正在談判中,未正面回應是否開放,姜志剛表示食藥署是三級機關,「安心署長對這部分有點困難」。 2025/07/17 13:44 生活 醫藥
獨家|台師大女足血液實驗目的曝光!強抽血5千管2.5萬毫升 國科會補助2600萬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台師大離譜「女足抽血換學分案」案延燒,經查此案緣由是執行國科會的精準運科計畫,該計畫3年來總經費達2693.5萬元。國科會解釋,此一計畫需要採集血液,是為了解肌肉損傷、心臟、脫水等生化分析指標,研究對象預計來自台師大等共25名足球員。以此計算,最嚴重恐以霸凌手法違法抽取1.5至2.5萬毫升血液進行生化分析。另外,對於計畫中的抽血頻率、抽血數量等,國科會並未回覆,如何追回研究經費,也僅稱會視情節輕重,做出審慎且適當處理。 2025/07/16 14:25 生活 文教
傳美豬牛鬆綁換晶片關稅降!做好風險評估? 食藥署噤聲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尚未宣布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傳出我國考慮開放美牛內臟和絞肉,放寬美豬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來爭取晶片關稅10%。毒物科專家強調,食安政策擬定一定要先做風險評估,包含國人飲食習慣、攝食量,但談判在即,我國是否已經做了風險評估,食藥署表示,目前針對台美雙方關稅談判、美豬美牛議題,建議由行政院對外說明。 2025/07/12 18:28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