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台灣關稅20%|工總指5大重點產業受衝擊最大 建議政府提供這些協助

台灣關稅20%|工總指5大重點產業受衝擊最大 建議政府提供這些協助

川普政府今天公布台灣最新對等關稅為20%,總統府、行政院說明為暫時性稅率。工商團體認為,此關稅調幅略高於東南亞國家、明顯高於日韓,將使台灣出口面臨不小挑戰,建議政府提供出口轉型補助與營運貸款,同時協助業者強化美國地區倉儲、交付、售後服務機制,提升回應能力,減緩短期衝擊。
童子賢:台灣關稅多寡不用一次就下定論 8/23請大家關注能源議題

童子賢:台灣關稅多寡不用一次就下定論 8/23請大家關注能源議題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31日)表示,8月1日美國即將公布台灣的關稅稅率,不變猜測,但目前美國主政的總統策略多變,即使公布印度關稅達25%,就像前一陣子韓國、日本也公布25%,大家不要一次就下定論,這幾天又有什麼哪一方面的合作跟協議又出來了,可能又有一個新的數字。
童子賢擁重啟核三!公投辯論對決行政院 總統府稱尊重

童子賢擁重啟核三!公投辯論對決行政院 總統府稱尊重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民眾黨推動的重啟核三公投8月23日投票,中選會規劃5場發表會或辯論會,供正反方完整陳述意見,和碩董事長、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接受民眾黨邀請擔任其中一位正方代表,而行政院則派出前發言人、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及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擔任反方代表。各方關切童子賢身份是否衝突,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之成立初衷就是傾聽多元意見進而凝聚社會共識,總統尊重民間成員對能源議題各有立場。
分科測驗|地理連結時事、重視跨文化 經典賽入題!參考解答出爐

分科測驗|地理連結時事、重視跨文化 經典賽入題!參考解答出爐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114學年度分科測驗7/11、7/12舉行,今(12)日上午地理已經考完。高中老師說,地理試題難易適中,有紫斑蝶遷徙受全球暖化影響、吐瓦魯面臨海平面上升威脅、利用電信資料分析通勤人口與產業活動關係等入題,與時事緊密連結。另外,試題著重跨文化理解,有世界棒球經典賽球迷觀點、中東國家風俗文化等,要具備對不同國家和文化圈的認識。
非核滿月盤點3|政府增建燃氣發電難解碳排 揭美國商會話外之音

非核滿月盤點3|政府增建燃氣發電難解碳排 揭美國商會話外之音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美國商會10日指出,台灣的能源存在2大問題,一是供電恐難以支持半導體和AI產業發展,其次是乾淨能源推行速度太慢,隔天經濟部跳出來澄清,重申今年已新增逾480萬瓩燃氣機組,有專家提醒,「燃氣只能作為發展乾淨能源的過渡期,台灣應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等多元能源,才能符合美方期待。」
「中火淪提款機」吳思瑤揭燃煤量真相 痛斥藍提主決議動機

「中火淪提款機」吳思瑤揭燃煤量真相 痛斥藍提主決議動機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核電歸零後,台中火力發電廠遭環團批「火力全開」,台中市長盧秀燕批中火有5部機組「違法發電」,影響人民健康,立法院藍白委所提「2028無煤中火」等三項主決議被列入院會優先討論事項,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痛斥台中藍委、盧秀燕各自為了救大罷免、爭奪大位,拿中火議題當提款機「政治操作」,事實上中火在國民黨中央執政時期燃煤量創新高,民進黨執政後多管齊下減煤600萬噸,減少近八成,真相不容抹滅。
黃仁勳指核電不該污名化!蔡明忠贊成核三列備載電力 陳泰銘說核能議題可討論

黃仁勳指核電不該污名化!蔡明忠贊成核三列備載電力 陳泰銘說核能議題可討論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上周出席仲安科技舉辦的「洞察AI趨勢」閉門峰會上,被問到未來10年內AI產業最大挑戰?他主動提及「我關心能源」,也鼓勵台灣政府支持能源政策,「我們需要來自各種能源,像是風力、太陽能、核能等,你應該要投資核能,擁有能源不該是一種污名」,隨著黃仁勳的發言,也引發外界對台灣去核化的議論。
核三廠歸零1|從10大建設榮景到廢核四!47年核能時代終結 供電難題來襲

核三廠歸零1|從10大建設榮景到廢核四!47年核能時代終結 供電難題來襲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屏東恆春核三廠2號機預計2025年5月17日停止運轉、18日凌晨起除役,台灣將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核電走過47年歷史,曾占全台發電量逾五成,如今歸零,替代能源是否足夠,成全民關注焦點。《知新聞》規劃專題,帶讀者回顧核電廠從十大建設的驕傲,到核四停建的爭議,在半導體及AI資料中心龐大用電需求下,台灣未來如何穩定供電、避免缺電危機。 搶在核電除役前,立法院2025年5月13日通過《核管法》修正草案三讀,讓法定運轉期40年最長可延長20年。但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修法通過不代表核三廠2號機5月18日後可繼續運轉」,仍需經3年半安全體檢程序。 專家示警,核電歸零後的結構性問題,數據表面看起來供電無虞,實際上夜間風險巨大,加上再生能源發展進度也令人擔憂,原訂2025年達20%目標,2024年卻僅達11.6%,短期要補足廢核後的電力缺口不太可能。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