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主動脈瘤致死率高!台灣發生率增3倍 長庚揭長期救命關鍵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感染性原發主動脈瘤是相對少見、致死率極高的重大血管疾病,台灣20年來發生率提升3倍。林口長庚最新研究顯示,血管內微創修復雖可減少住院死亡,但若病況允許,傳統開放手術長期存活率明顯優於支架手術,此研究提供關鍵證據,有望改變未來國際治療指南與決策思維。 2025/10/31 14:45 生活 醫藥
11月新制|試管嬰兒補助最高15萬 假日輕急症中心開診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11月將有3個新制上路,一、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未滿39歲各胎第1次最高補助15萬元,39歲至未滿45歲各胎第1次最高補助13萬元。二、假日輕急症中心開診,三、在宅急症照護和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新增健保給付攜帶式輸注器,提升抗生素治療的選擇彈性與品質。 2025/10/30 11:54 生活 醫藥
坣娜苦於紅斑性狼瘡!如魔術師攻擊全身 嚴重倂發症奪命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女歌手坣娜(原名唐娜)傳出病逝,過去深受紅斑性狼瘡所苦。醫師指出,紅斑性狼瘡宛如魔術師,可攻擊全身任何器官,從皮膚、關節到腎臟、腦部、血液等因而症狀多樣,患者常因嚴重倂發症死亡,比如突然白血球過低導致感染敗血症、腦中風、狼瘡腎炎、心肌梗塞。 2025/10/29 19:50 生活 醫藥
生技教父爆醫院為威而鋼 願拿3-5%利潤!醫藥界揭至少30%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生技教父」林榮錦認為新藥只要具獨特性、沒有類似競爭者便能掌握定價權,指壯陽藥威而鋼初上市一顆300元,貴得驚人,曾有醫學中心願意只拿3~5%利潤。不過醫師和藥師均直言「不可能」,除非「關係超好」,醫院對於自費藥品或醫材的利潤普遍抓在30%,原廠藥專利期過了,學名藥加入市場競爭,大醫院議價能力更高,利潤甚至超過50%。 2025/10/29 07:00 生活 醫藥
逆轉乳癌死亡率!健保論質計酬明年Q1上路 鎖定兩類醫院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女性乳癌死亡率十年間增加4成,為了提升照護品質逆轉死亡率,衛福部領先國際將於明年第一季上路乳癌論質計酬計畫,通過癌症品質認證的醫院或每年新收治乳癌個案超過50例的醫院可參加,讓病人集中到經驗豐富、治療量能充足的醫院,方案細節會在今年底前會完成。 2025/10/25 16:21 生活 醫藥
百年老藥退出台灣!醫學中心剩4家使用 33項學名藥可替代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拜耳公司的「阿斯匹靈腸溶膜衣錠100毫克」、「醣祿錠50毫克」及「醣祿錠100毫克」因生產成本上升,藥廠將停止進口。健保署說明,阿斯匹靈市占率3.5%,健保給付之同成分學名藥有33項,醫學中心僅4家使用,醣祿錠50毫克及100毫克同成分學名藥分別有23項、5項。 2025/10/22 11:28 生活 醫藥
台灣早產率逐年上升!遠高於日本 小兒名醫盼從4方向改善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出生率逐年下降,早產率卻節節上升,2024年達到11%,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張瑞幸指出,台灣早產發生率及死亡率皆高於日本,建議針對高風險孕婦建立追蹤管理系統,效法日本建立順暢的轉診系統,確保高風險產婦能及時被轉送至具備照護能力的醫院,早產兒居家照護設備納健保給付、發展遲緩更好地銜接至早療系統。 2025/10/05 09:41 生活 醫藥
忘記吃藥怎麼辦 專家揭「半衰期原則」判斷要不要補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藥師指出,去年用藥支出已達2700億元,但服用3種藥就可能有交互作用,還有些民眾同時服用中、西藥,甚至有人網購來路不明藥品,恐埋下藥安風險。藥師提醒,忘記吃藥的民眾並不少見,若在服藥間隔的「中點」前想起來可立即補吃,但若已超過,就應跳過這次避免副作用,建議遇到疑慮時仍要向專業藥師或醫師諮詢。 2025/09/25 15:25 生活 醫藥
打抗生素免跑門診!健保給付輕便輸注器 在家24小時治療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署自今年8月起推動「非住院靜脈注射抗菌治療(OPAT)」,輕度感染症病人免住院在門診即可打抗生素,但前線抗生素沒有長效針劑型,一天打3次,病人無法頻跑醫院,健保最快11月1日將給付攜帶式輸注器,病人可以帶回家進行24小時連續滴注的精準治療。 2025/09/23 19:02 生活 醫藥
9歲女童患A流上體育課 併發橫紋肌溶解症!大量肌肉細胞壞死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彰化一名9歲黃姓女童感染A型流感,症狀減輕後回校上課,但小腿持續疼痛,在體育課時跑步及丟飛盤,竟引發少見的橫紋肌溶解症,痛到無法行走,引發大量肌肉細胞壞死,送至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住院治療5天才出院。 2025/09/18 14:46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