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左腹痛1個多月!43歲男「無家族史」竟罹直腸癌第3期 醫揭生活習慣

左腹痛1個多月!43歲男「無家族史」竟罹直腸癌第3期 醫揭生活習慣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43歲趙姓男子左腹疼痛和腹脹1個多月,雖然大便習慣改變,但無便秘或腹瀉,無血便也無家族病史,原本以為是一般的消化不良,就醫抽血及超音波、大腸鏡檢查,顯示直腸有1顆5公分腫瘤,讓趙男相當震驚、難以接受。經手術切除腫瘤後理學檢查,確診直腸癌第3期。趙男術後接受化學治療,降低復發風險並持續追蹤。
台灣年輕大腸癌發生率居全球前三!40歲起篩檢 死亡率降4成

台灣年輕大腸癌發生率居全球前三!40歲起篩檢 死亡率降4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40至49歲男女的大腸癌發生率均高居世界前三名,國民健康署自今年將大腸癌篩檢起始年齡從50歲下修至45歲,台大醫院最新研究證實,相較於50歲才開始做糞便潛血檢查,提前自40至49歲間開始篩檢,可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生率23%、死亡率42%,每檢查1548人即可預防一例大腸癌。
台灣年輕腸癌增逾1.5倍 女子半年腹脹像孕婦確診晚期

台灣年輕腸癌增逾1.5倍 女子半年腹脹像孕婦確診晚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40-49歲大腸癌發生率近年增加超過1.5倍,一名39歲女性半年內肚子大得像孕婦、大便變得稀軟,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腹脹,就醫檢查確診晚期大腸癌。醫師分析肇因除了不良生活作息,吃太多高脂肪、紅肉與加工食品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壞菌釋放有害代謝物引發腸道慢性發炎、黏膜損傷,進而增加瘜肉生成並誘發大腸癌。
年銷40萬支經痛用藥恐致男性後代罹癌 衛福部明年起廢止許可

年銷40萬支經痛用藥恐致男性後代罹癌 衛福部明年起廢止許可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外回溯研究發現,主要用於治療經痛、月經困難、子宮異常出血等女性疾病,也用於習慣性流產預防的人工合成的黃體素針劑,可能導致後代男性罹患大腸癌、前列腺癌等疾病,衛福部將自2026年元旦起廢止許可證;這款藥品年銷售量40萬支,仍有16張其他黃體素藥品的許可證。
陳水扁公開切片報告!大腸瘜肉為管狀腺瘤 胃瘜肉切除畫面曝

陳水扁公開切片報告!大腸瘜肉為管狀腺瘤 胃瘜肉切除畫面曝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前總統陳水扁周一(16日)在臉書粉專貼出一張床榻照,他臥病在床、神情痛苦,自曝連日血便,醫師用胃鏡切除8顆瘜肉。切片報告18日出爐,陳水扁說,大腸瘜肉為管狀腺瘤,幸好小於1公分,後續定期追蹤,胃部8顆瘜肉為良性,他鬆了一口氣說「謝天謝地」感謝各界關懷。
大腸癌篩檢擴大對象!今年已87萬人受惠 較去年增44%

大腸癌篩檢擴大對象!今年已87萬人受惠 較去年增44%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今年起大腸癌篩檢對象擴大至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具家族病史者,統計截至5月底,大腸癌篩檢近87萬人次,整體大腸癌篩檢量也較去年同期提升43.57%。國民健康署提醒,篩檢結果疑似異常時要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多數息肉在發現當下即可切除,及早阻斷癌症發生或惡化。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