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濁水批極端疑神疑鬼!沈伯洋直球回擊 游指賴曲意呵護「民進黨之恥」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726大罷免掛蛋變成大摃龜,綠營內部檢討抓戰犯,民進黨立委沈伯洋首當其衝!民進黨大老林濁水質疑「沈伯洋很有貢獻?」認為沈伯洋的「極端疑神疑鬼」與柯建銘如出一轍,是罷團誇張行徑來源。而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更直接點名沈伯洋是「民進黨之恥」,早該第一時間請辭立委,卻還繼續大放厥詞,真不理解賴清德總統為何如此曲意呵護沈伯洋,直指沈伯洋將會拖垮民進黨。沈伯洋則回擊林濁水:「前輩都不用求證了嗎?」 2025/07/29 19:45 政治
韓媒爆料尹錫悅戒嚴曾尋求台灣支持! 總統府震怒要求報導更正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南韓前總統尹錫悅去年12月3日突襲宣佈全國戒嚴,震撼國際,南韓《韓民族日報》引述一名軍方人士披露,前情報司令官文相浩在戒嚴頒布9天前來台灣出差,「是為了請求台灣支持緊急戒嚴」。總統府今早駁斥,該報導是有明顯惡意動機的造謠,我國政府高度遺憾,要求儘速更正。 2025/07/23 11:24 政治 黨政要聞
有湮滅證據之虞!南韓前總統尹錫悅隔4個月再被捕 關入3坪牢房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因戒嚴令之亂被彈劾下台的南韓前總統尹錫悅,周四(7/10)遭到負責調查內亂叛國案的獨立檢察組逮捕,是他獲釋4個月後再次被捕,關進首爾看守所。 2025/07/10 09:04 國際 寰宇要聞
拚川普降關稅!亞洲8國談判飛人「繞地球14圈」 日本最累、台灣第4命苦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美國總統川普4月公布各國對等關稅稅率後,被課重稅覺得肉痛的亞洲各國貿易談判代表多次前往美國華府討價還價,根據財經媒體彭博統計亞洲各國代表共花了逾770小時,約32天的時間搭機,總飛行里程逾35萬英里,繞地球足足14圈,其中已7次前往華府的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貢獻近1/4里程高居第1,且這還不包含電話會議、搭車往返機場的時數,像台灣、印度等沒有航班直飛華府的國家官員會更加辛苦,以下是亞洲各國貿易談判代表搭機前往華府的飛行時數和里程統計。 2025/07/09 17:50 國際 東協萬象
南韓前第一夫人碩士論文被認抄襲 學位遭撤銷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南韓前總統尹錫悅的妻子金建希,碩士學位周二(6/24)傳出遭到撤銷,理由是其論文被認定抄襲。雪上加霜的是,受此影響,她的博士學位也可能將被取消。 2025/06/24 20:07 國際 熱搜話題
周末精選|從被機器夾殘的工廠童工變身南韓總統 苦盡甘來的李在明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上周三(6/4)宣誓就職的61歲南韓新總統李在明,可說是現在南韓最激勵人心的人生逆轉勝故事。他因家境貧寒,國小畢業就去當非法童工賺錢,碰過被工頭甩巴掌傷到聽力、老闆落跑欠薪等各種鳥事,甚至左手腕被機器夾到也沒好好看醫生,留下身障後遺症。如今他成功入主南韓總統府,出入有黑頭賓士代步,還跟美國總統川普約好要一起打高爾夫球,接下來就看他協商的技術,能否跟川普政府達成有利的關稅協議,帶領南韓邁向更好的未來。 2025/06/08 08:05 國際 寰宇要聞
解析|南韓新總統李在明挺再生能源、開發SMR 為何反核轉向保留核電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南韓新總統李在明周三(6/4)宣誓後走馬上任,就職演說中強調將以恢復民生、復甦經濟為起點,帶領國家走出危機。李在明的競選承諾包括加強發展人工智慧(AI)等新興產業,並支持長期轉向再生能源。不過他也傾向保留現有核電廠,但支持開發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 2025/06/04 14:55 國際 熱搜話題
賴清德祝賀李在明當選韓國總統 期待雙邊關係再深化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南韓總統補選落幕,由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Lee Jae-myung)取得勝利,此次投票率創下南韓28年來的新高、近8成,稍早總統賴清德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人民,誠摯祝賀李在明當選、就任韓國大統領,期待台韓雙方共同努力,持續擴大經貿、科技、教育及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在既有良好基礎上互利互助,深化雙邊關係。 2025/06/04 13:21 政治 黨政要聞
李在明要打破魔咒? 準備把南韓總統府遷回青瓦台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李在明周三(6/4)就任南韓總統,他日前預告上任後將把總統辦公室遷回至原址青瓦台,一改前總統尹錫悅3年前疑似因風水差而搬遷的做法。 2025/06/04 12:45 國際 熱搜話題
人物|南韓總統李在明曾翻牆衝國會被封「戰神」 5起醜聞官司纏身成考驗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南韓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周三(6/4)當選第21屆總統,接替因戒嚴令之亂下台的尹錫悅。儘管李在明3年前大選曾是尹錫悅手下敗將,他去年底在戒嚴第一時間直衝國會,並開網路直播,成功號召眾議員集合投票,並視為推翻戒嚴令的大功臣,而他翻牆進入國會的身手矯健畫面曝光,更被網友喻為「戰神」,拿下接替總統大位的鐵票。然而他醜聞官司纏身,包括涉嫌瀆職、土地開發案等,勢將成為反對黨攻擊焦點,影響施政正當性。 2025/06/04 11:05 國際 寰宇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