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大男嬰染腸病毒1死1重症 流行期再延長至8月底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再延長一個月至8月底,國內上周新增1例死亡、1例重症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死亡的中部男嬰僅出生四天,出生時即呼吸窘迫轉到加護病房,不過後來肝指數和發炎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插管搶救不治。 2025/07/29 16:55 生活 醫藥
今年類鼻疽風險特高!男子敗血休克 颱風季病例數恐超越去年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丹娜絲颱風加上西南氣流造成中南部多處淹水,上周新增4例類鼻疽病例,其中1名60多歲男疑吸入性感染,敗血性休克在加護病房搶救一周,今日轉入一般病房。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示警,今年累計本土32例類鼻疽為23年同期新高,今年風險特別高,不排除颱風季累積病例數超越去年。 2025/07/29 15:20 生活 醫藥
登革熱境外移入創今年單周新高!7月少見廣東移入 旅遊疫情注意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上周一口氣新增12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為今年單周最高,分別自泰國、印尼、越南、緬甸及柬埔寨移入。另7月14日確診今(2025)年首例中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為北部30多歲女性,有廣州旅遊史,考量廣東省登革熱及屈公病疫情升溫,提升旅遊疫情建議至「注意」。 2025/07/22 15:37 生活 醫藥
類鼻疽27例創23年新高!丹娜絲颱風後2死 發病5天不治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風豪雨造成類鼻疽疫情升溫,新增6例本土個案均在高雄,其中2例死亡,其餘4例仍在一般病房治療中,疾管署提醒,颱風後一個月內為類鼻疽高峰期。今年累計27例類鼻疽為23年來同期新高,且反常於1至4月就有13例,主因去年下半年接連四個颱風襲台,潛伏期較長的病例於今年初陸續發病。 2025/07/22 14:59 生活 醫藥
公費流感抗病毒藥擴大對象 8/1增列產後2周婦女、肥胖兒少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適用兩類對象,自今年8月1日起,增列「產後兩周內之婦女」及符合「兒童青少年肥胖定義」之類流感患者,前者於生理上仍處於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恢復的階段,重症住院風險增加四倍,後者風險則增加兩倍。國內上述兩類對象之人口數估計分別為13.5萬和36.7萬。 2025/07/15 16:34 生活 醫藥
新冠死亡連5周破30例!重症每周破百例 出國旺季感染風險升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已經過了高原期,但連續5周仍然每周死亡30多例、重症破百例,處於相對高點,疾病管制署預估這一波新冠流行期至8月初,不過全球新冠疫情呈上升趨勢,正值暑假旅遊旺季,病毒傳播風險增加,民眾如有出遊計畫,建議出遊前儘速接種JN.1疫苗,以獲得保護力。 2025/07/15 14:53 生活 醫藥
去年全台食品中毒1750件!9千多人遭殃 56%查無病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北投國中女子壘球隊疑似食品中毒,因主要出現嘔吐、腹痛、嘴唇發癢、發麻等症狀,沒有腹瀉,專家研判較可能為過敏反應,但沒有吃海鮮,茄子的龍葵鹼非常微量,中毒可能性低,只能期盼環境採檢結果提供線索。不過食藥署統計2024年全台通報1750件食品中毒,56%病因物質不明,33%為諾羅病毒,15%為細菌所致。 2025/07/12 16:21 生活 醫藥
國中女壘隊食物中毒揪禍首 疾管署研判非細菌或病毒性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北投國中女子壘球隊疑似食品中毒,疾病管制署今日(7/11)表示,學生出現的症狀以發癢最多,其他還有手腳麻、胸悶、寒顫、嘔吐,沒有細菌或病毒性食物中毒常見的腹瀉症狀,傾向懷疑是天然毒素或化學性食品中毒。就醫學生現已全數返家休息,無新增中毒個案,食藥署專家臨床調查判斷分析,無傳播或擴大暴露之情事。 2025/07/11 22:10 生活 醫藥
新生兒腸病毒殺手延長流行至8月 今年5死均為伊科11型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生兒殺手「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在6月中旬達到疫情最高點,家長仍不可鬆懈,疾病管制署預估,伊科病毒11型不排除延長流行期至8月,因為今年社區腸病毒中,伊科病毒占比持續排名第一。今年累計9例腸病毒重症(含6死),重症病例數仍為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佔6例(含5死)均為伊科病毒11型重症。 2025/07/08 16:12 生活 醫藥
丹娜絲災後淹水防類鼻疽奪命 羅一鈞:去年凱米強颱後69例確診13死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有史以來首個從嘉義登陸的颱風丹娜絲肆虐中南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民眾易因接觸汙水、汙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感染登革熱、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及腸道傳染病等風險,提醒民眾如需清理家園或外出時務必落實防疫措施,並留意飲食衛生。 2025/07/07 14:00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