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主動脈瘤致死率高!台灣發生率增3倍 長庚揭長期救命關鍵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感染性原發主動脈瘤是相對少見、致死率極高的重大血管疾病,台灣20年來發生率提升3倍。林口長庚最新研究顯示,血管內微創修復雖可減少住院死亡,但若病況允許,傳統開放手術長期存活率明顯優於支架手術,此研究提供關鍵證據,有望改變未來國際治療指南與決策思維。 2025/10/31 14:45 生活 醫藥
北榮「核醫藥品自動分裝系統」 獲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金獎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放射藥品製備零暴露新里程碑!台北榮總研發一款「核醫藥品自動分裝系統」,在無人操作環境下自動完成放射性藥品的抽取、分裝、貼標及封裝流程,開創放射藥品製備零暴露的新里程碑,拿下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的發明競賽金獎。 2025/10/20 10:23 生活 醫藥
洗腎22年婦手術後全身痛到無法穿衣 三總AI系統揪出病因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三總腎功能室主任許舜能指出,透析患者一旦發生髖骨骨折,10年死亡率幾乎高達100%。67歲呂女士接受血液透析治療長達22年,副甲狀腺切除後出現「持續性餓骨症候群」,一度痛到無法自行穿衣,經AI骨密度預測與核醫影像掃描分析,確診為嚴重骨質疏鬆並伴隨多處肋骨及髖部微小骨折,治療後終於能恢復生活品質,並表示「如果沒有認識主任,我真的不知道要痛多久。」 2025/10/15 17:59 生活 醫藥
超人醫師徐超斌臨終前掛心2件事 學弟接棒守護南迴居民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超人醫師」徐超斌畢生守護台東南迴地區居民健康,今日不敵病魔過世,享年58歲。臨終前他最擔心南迴診所後繼無人:「或許再也找不到瘋子,但可不可以找到十個傻子接續下去」,所幸徐超斌的學弟高元醫師已於9月正式接任南迴診所院長,其次掛心南迴地區洗腎跟復健醫療量能不足。 2025/09/19 14:16 生活 醫藥
恆美學爆抽脂疏失!41歲女終身洗腎、腳趾壞死 醫師竟甩鍋麻醉師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醫美醫療糾紛頻傳!一名41歲的林小姐赴知名「恆美學信義診所」接受抽脂與脂肪填充手術,術後卻發生急性腎衰竭、休克合併多重器官衰竭,所幸最後撿回一條命,但卻造成腳趾頭壞死、嚴重影響行走能力,以及終身洗腎,事後診所方提出賠償金額共200萬元,盼簽保密協議,但陳小姐不滿診所切割關係、主治醫師更推卸責任給麻醉師,選擇站出來揭露醫美產業的亂象。 2025/09/04 13:46 生活
三高死亡人數超車癌症! 健保下月擴大給付1降血脂藥逾5000人受惠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人死於三高慢性病人數,已超越癌症!健保署長石崇良今表示,9月起擴大給付一款昂貴的第三線降血脂藥「PCSK9血脂調節劑」,第1至5年新增受惠人數為1191人至5005人,新增藥費為1.05億元-4.43億元,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達100以上即可用藥,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5/08/03 14:00 生活 醫藥
長期洗腎貧血未改善當心!留意排便 及早揪大腸癌、胃腫瘤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貧血是洗腎常見併發症,一般可藉由施打紅血球生成素改善,若長期未改善就得當心。一名50歲病人長期接受血液透析合併貧血症狀,貧血持續未改善,轉介至消化內科評估,檢查才發現是大腸癌;另一名8旬婦自述常疲倦、走路會喘、飯後腹部不適,近期出現黑便,檢查才知貧血主因是胃腫瘤合併出血。 2025/08/02 10:35 生活 醫藥
類鼻疽27例創23年新高!丹娜絲颱風後2死 發病5天不治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風豪雨造成類鼻疽疫情升溫,新增6例本土個案均在高雄,其中2例死亡,其餘4例仍在一般病房治療中,疾管署提醒,颱風後一個月內為類鼻疽高峰期。今年累計27例類鼻疽為23年來同期新高,且反常於1至4月就有13例,主因去年下半年接連四個颱風襲台,潛伏期較長的病例於今年初陸續發病。 2025/07/22 14:59 生活 醫藥
高齡腹膜透析減少心血管風險 住院與死亡率約降3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腹膜透析過去常被認為比較適合年輕病患,老人擔心手抖、視力差容易在換液過程中發生失誤,進而導致感染,不過林口長庚分析4.8萬名採用腹膜透析的高齡患者,發現可減少心血管疾病住院和死亡風險約3成,因此,林口長庚護理團隊自行開發「創新換液輔具」,大大提升長者居家透析的安全性,讓他們不用依賴別人就能完成腹膜透析。 2025/06/18 20:12 生活 醫藥
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常人4~17倍 專家:新冠確診「要篩不要猜」!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確診「要篩不要猜」!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由於免疫力低下,較易有併發重症或死亡風險。研究顯示,各式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恐是一般人的4至17倍,多個相關團體聯合呼籲高風險族群,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篩檢並就醫,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2025/06/05 17:10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