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大罷免大成宮」商標被酸「大發財」 柯建銘駁盈利!動機全說了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726首波大罷免行動,24席藍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全數罷免失敗,開票結束後,時任民進黨祕書長林右昌強調,罷免案是一場台灣民主史上從沒碰過的公民行動,「請勿窄化成政黨之間的對決」,被外界質疑切割罷團。不過,媒體人謝寒冰今(30)在社群曝光柯建銘於今年6月5月提出「大罷免大成宮」的商標註冊申請,挺過這波大罷免的王鴻薇嘲諷,「柯總召的大罷免其實只是政治大生意」。對此,柯建銘回應是「預防性措施」。 2025/07/30 17:29 政治
罷免票過門檻但「票多的贏」!傅崐萁喊話賴清德:沒有私心的來談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國民黨24名立委及新竹市停職市長高虹安罷免案,今天完成投票,罷免案全數遭否決。仇恨值極高、被網友戲稱「花蓮王」的藍委傅崑萁挺過大罷免後,表示所有的傷口到此為止,台灣人必須團結,不能再撕裂,呼籲總統賴清德趕快與朝野坐下來談,讓台灣能穩定走下去。 2025/07/26 20:38 社會
新北藍營5立委全保住! 侯友宜喊話執政黨:人民不需更多對立和衝突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國民黨24名立委及新竹市停職市長高虹安罷免案,晚間投票結果出爐,新北市五席藍營立委罷免全未通過,保住立委席次,選前一度告急的葉元之,今天以些微差距驚險過關。新北市長侯友宜則現身和5名藍委一起感謝選民,喊話執政黨正視這次選舉結果,強調投票結果展現對政府的不信任,也展現民眾拒絕國家繼續內耗,「人民真的不需要更多對立跟衝突」。 2025/07/26 20:11 政治
籲大罷免選後回歸正常 吳東亮:台關稅低於日韓才有競爭力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台美關稅持續談判,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坦言,業者都很擔心關稅稅率,盼台灣關稅低於日韓主要競爭國家,他呼籲不論26日大罷免選舉結果如何,各界都要接受,盼選後回歸正常生活,一起振興經濟,讓產業安穩發展。 2025/07/25 10:50 財經 產業脈動
「沒說過」8月底前請辭 日相石破茂會晤3名前首相後火速闢謠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日本執政聯盟在上周末的參議院選舉失利,68歲首相石破茂面臨逼退聲浪,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在日本時間周三(7/23)宣布達成最新關稅協議,表面降低稅率但卻做出巨大讓步,尤其是農產品市場一旦開放將招致反彈。根據《每日新聞》披露,石破已向親信透露將在8月底前宣布辭職。對此,石破否認有請辭之意,重申將繼續留任。 2025/07/23 15:55 國際 熱搜話題
美日第8輪關稅談判!石破政權「變弱」 《日經》:川普將採更強硬態度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周一(7/21)飛抵美國展開第8輪美日關稅談判。首相石破茂強調,日本將以投資而不是關稅的思路,來達成符合兩國雙方利益的協議。然而《日經》指出,有分析認為,石破茂執政聯盟在周日的參議院選舉敗陣而削弱,將使得日本跟美國的貿易和國防計畫變得更加複雜,川普政府可能進而採取更加強硬的態度。 2025/07/22 15:06 國際 寰宇要聞
日本參院大選執政聯盟恐淪少數黨 石破茂面臨黨內逼退壓力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中央社】日本今天(7/20)舉行第27屆參議院選舉,執政聯盟自民黨及公明黨是否能在參議院維持過半席次是焦點。日本新聞網(JNN)預測,自民黨恐拿下史上最少席次,和公明黨的席次加起來無法過半,將成為日本戰後首個在國會兩院都是少數黨的政府,自民黨黨魁、首相石破茂必將面臨黨內逼宮壓力。 2025/07/20 21:21 國際 寰宇要聞
日學者分析大罷免決勝關鍵!曝罷藍10席綠才能爭國會過半 少於6席嚴重挫敗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7月26日將舉行綠營發動的大罷免投票,引發各界高度關注。長期觀察台灣選舉的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指出,由於支持罷免藍委的選民投票意願明顯高於反對罷免者,使得投票結果難以預測,同意與不同意票數將呈現勢均力敵的局面,最終勝負的關鍵將繫於國民黨支持者的投票意願能否顯著提升。他同時提到,對執政黨支持者而言,若罷免成功席次少於6席,將被視為嚴重挫敗,而要「翻轉國會」成多數黨,則至少要罷免掉10席藍委;在野黨部分支持者則認為,即使罷免通過,只要能在後續補選中保住席次即可,顯示雙方對罷免投票的熱情存在差異。 2025/07/08 14:32 政治
李在明當選|韓股低點回升逾20%步入牛市 公債殖利率攀升 【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李在明當選韓國總統後,韓股KOSPI指數今早一度大漲2.4%,自4月低點回升超過20%,步入技術性牛市。投資人搶進可望從李在明改革與成長議程中受益的股票。 2025/06/04 10:08 財經 國際焦點
南韓總統大選投票率高過上屆 出口民調李在明勝出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南韓今天(6/3)舉行第21屆總統大選投票,出口民調顯示,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以51.7%的得票率領先。 2025/06/03 19:59 國際 寰宇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