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名嘴溫朗東被爆「裝瘋逃兵」!怒告徐巧芯敗訴 檢舉人證詞曝光

名嘴溫朗東被爆「裝瘋逃兵」!怒告徐巧芯敗訴 檢舉人證詞曝光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去年4月因大姑夫妻洗錢詐騙案,遭名嘴溫朗東貼文質疑有關聯,徐巧芯接獲檢舉,反擊稱溫朗東曾為逃避兵役而裝瘋賣傻,「吃草、在行軍床上大便」成功被軍方驗退。溫朗東怒告徐巧芯誹謗罪,另洩露他的病情,觸犯《個資法》,但台北地檢署偵辦後,依據檢舉人的證詞,今不起訴徐巧芯。
柯文哲昔害亡母失眠!郝龍斌首談恩怨 曝當主席會節制游淑慧、鍾小平言行

柯文哲昔害亡母失眠!郝龍斌首談恩怨 曝當主席會節制游淑慧、鍾小平言行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今赴國民黨中央黨部領表,正式投入黨主席選舉。今中午他接受資深媒體人黃光芹專訪時,談起與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的恩怨時,坦言當初柯文哲上任打他幾個大案,心理不可能舒服,「我做這麼多,結果他卻攻擊我」,但當檢調去年9月羈押柯文哲,他10月就聲援。對於子弟兵游淑慧和議員鍾小平上綠媒猛打京華城案,他也說當黨主席,若黨公職發言損害藍白互信,他會加以節制。
淡江大橋是台灣光榮!賴清德允諾侯友宜 中央定持續支持新北建設

淡江大橋是台灣光榮!賴清德允諾侯友宜 中央定持續支持新北建設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札哈哈蒂(Zaha Hadid)生前操刀設計的新北淡江大橋,是全世界最大跨距(450公尺)單塔不對稱斜張橋,因工法複雜曾流標7次,後由工信工程得標,2019年動工。總統賴清德今出席合龍典禮,稱許淡江大橋展現台灣的韌性跟打拼精神,提到施工的鋼索來自奧地利,碰到地緣政治變化跟海盜,必須繞道非洲好望角輾轉運來台灣。賴感謝新北市長侯友宜率團隊跟中央合作,並現場允諾「中央一定會支持新北市府持續這項重大建設。」
「矽谷晶片大神」Jim Keller來台開講 親曝在台北開設辦公室招募人才

「矽谷晶片大神」Jim Keller來台開講 親曝在台北開設辦公室招募人才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有「矽谷晶片大神」之稱的Tenstorrent執行長Jim Keller今天在SEMICON Taiwan大師論壇中透露,公司很快就會在台北開設辦公室,開始在這招聘人才,他認為台北有非常優秀的人才,已招募了一些負責營運的人員,幫助他與這裡的製造商合作,也招募了一些優秀的工程師,從事小晶片組工程、CPU設計以及AI模型驗證,他說「如果你們需要工作機會,歡迎加入我們」。
石黑浩開講4|中國機器人成本低帶來挑戰 籲台美日專注本國技術互補合作

石黑浩開講4|中國機器人成本低帶來挑戰 籲台美日專注本國技術互補合作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石黑浩出席SEMICON Taiwan論壇會後表示,此次來台除了解台灣機器人應用需求,也尋求技術合作機會。他也提到中國人形機器人硬體成本低廉,對美日形成挑戰,台灣亦應重視此趨勢,中國投入資金充沛,硬體製造優勢明顯,未來或靠技術結合中國製造擴大市場。石黑浩呼籲面對中國低成本硬體應正面看待,並建議台、美、日在難以擺脫中國供應鏈之下,宜專注本國技術優勢互補合作。
石黑浩開講3|揭秘Avatar神奇力量 虛擬分身將改寫勞動市場

石黑浩開講3|揭秘Avatar神奇力量 虛擬分身將改寫勞動市場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石黑浩來台參與國際半導體展,他今天介紹利用AI虛擬化身(Avatar)在商業銷售、便利店、壽險及多領域的應用,強調Avatar可提高生產力並促進國際勞動市場發展,且因能消除身體差異帶來的歧視,促進多樣性與包容性。他指出虛擬化身操作簡便且具訓練系統,透過AI模擬顧客提升人員溝通與銷售能力。
石黑浩開講2|已著手開發虛擬分身機器人 2050年打造人機共生新社會

石黑浩開講2|已著手開發虛擬分身機器人 2050年打造人機共生新社會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被稱為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的石黑浩,自1999年起開發虛擬人偶,結合AI和遠程操控技術,推動虛擬分身應用,過去因社會接受度低,多數新創公司未能持續發展,但新冠疫情加速虛擬分身需求,促使他4年前創立Avatar公司專注此領域;日本政府推動「登月計畫」,目標2050年實現克服身體及空間限制的社會,包括虛擬分身、行動機器人、量子電腦及核融合能源等多項技術,虛擬分身應用涵蓋教育、醫療、工作及日常生活,特別為自閉症與失智症患者帶來溝通便利。他強調虛擬分身結合動畫風格更受日本用戶青睞,未來將持續擴展市場,實現人與虛擬化身共生的未來社會。
石黑浩開講1|研究機器人27年 目標實現「人類—虛擬化身—共感社會」

石黑浩開講1|研究機器人27年 目標實現「人類—虛擬化身—共感社會」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石黑浩致力於融合機器人、人工智慧與電腦圖像,開發虛擬化身(Avatar)技術,以因應日本人口老齡化與勞動力短缺。自27年前投入人形機器人研究,他的目標是實現「人類—虛擬化身—共感社會」,透過類人形機器人模擬情感與意識,深探人性的本質。他也負責大型研發計畫「登月計畫」及大阪博覽會展館,運用超過50台機器人打造獨特展示,提升人機互動體驗,隨著大型語言模型技術進步,他成功打造具高度對話能力的機器人,促進未來人機共融與社會發展。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