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挑戰維基百科 推出自己的AI百科全書Grokipedia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周一(10/27)推出一個名為Grokipedia的線上百科全書。這是一個由人工智慧(AI)生成的百科全書,目的在與權威的維基百科(Wikipedia)展開競爭。
福斯新聞(Fox News)、《連線》雜誌(WIRED)報導,馬斯克長期批評維基百科存在他所謂的編輯偏見,並將Grokipedia描述為一個更「真實且獨立的替代品」。Grokipedia平台由xAI旗下、經即時數據訓練的聊天機器人Grok驅動,目標是重塑線上知識的創建與分享方式。
上線不順 內容偏向保守派引發爭議
Grokipedia已於grokipedia.com正式上線,但下午才剛發布,系統即在數小時內崩潰,直到當晚才恢復連線。該平台宣稱擁有88萬5279篇文章,但許多早期用戶表示,其中很大一部分內容似乎是直接改編或複製自維基百科。
事實上,馬斯克之所以推出Grokipedia,是想對抗他視為充滿政治偏見的主流平台,特別是維基百科。他曾是維基百科的粉絲,但最近卻公開指責它立場太偏向自由派,還公開要求粉絲「停止金援維基百科,直到恢復平衡為止」。馬斯克9月曾在X上發文:「我們正在xAI打造Grokipedia,將會比維基百科有巨大改進。坦白說,這是實現xAI理解宇宙的必要步驟。」
We are building Grokipedia @xAI.
— Elon Musk (@elonmusk) September 30, 2025
Will be a massive improvement over Wikipedia.
Frankly, it is a necessary step towards the xAI goal of understanding the Universe. https://t.co/xvSeWkpALy
馬斯克上周曾表示,他延後Grokipedia的推出,是因為團隊需要「投入更多工作來清除宣傳內容」。
Grokipedia上線首日並不順利,《連線》雜誌回報網站一度無法連線。最終進入網站後,發現AI生成的詞條雖然與維基百科看似相似,但許多內容卻公開譴責主流媒體、突顯保守派觀點,並包含部分歷史事實錯誤。
例如,在Grokipedia一篇關於美國非裔奴隸制度的內容中,有個段落介紹當時人們為奴隸制度提出的各種意識形態上的辯護理由,其中包括一種叫作 「從必要之惡到正面之善的轉變」 觀點。而結尾則批評《1619計畫》,聲稱該計畫錯誤的將「奴隸制定調為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核心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