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遊艇1593艘僅21%能載客 航港局:搭船身編號有「C」才有保險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暑假期間是玩水旺季,不少民眾進行賞景、潛水、開派對、玩水上活動等遊艇活動,根據航港局統計,截至今年7月全台遊艇共有1593艘,其中僅333艘能收費載客,其於都是不能載客的自用遊艇,呼籲民眾勿搭沒保險保障的自用遊艇,而辨別方式非自用船身編號有「C」,將研議更能清楚識別的方式。

交通部航港局今年首度辦理海運安全季活動,結合客船、遊艇、浮具三大主題為主軸,透過宣傳活動提升民眾注意搭船應注意的事項,以及航行安全的重要性;活動於7月1日正式啟動,並以客船安全宣導為首部曲,接下來8月份活動以遊艇為主軸,提醒民眾駕駛或搭乘遊艇務必要注意航行安全事項,本次宣導活動是以「遊艇挺好,安全FOLLOW ME」為口號。
本次活動有三大主軸:一、航前要檢查設備,宣導民眾於要選擇搭乘非自用遊艇,保險及檢查更有保障;二、遇險要保持冷靜,宣導民眾於遇險時勿驚慌;三、出門要查詢天氣,透過海象環境資訊平台查詢海氣象資訊,以維航行安全。
航港局副局長陳賓權說明,台灣遊艇數量從2020年的1142艘,成長至今年7月的1593艘,其中非自用遊艇333艘,自用1260艘,取得遊艇駕照人數已經超過3萬張,可見遊艇已是國人目前搭船出海遊玩重要運具。
陳賓權強調,遊艇事故很低,但仍要民眾安全未雨綢繆,要求民眾搭乘非自用遊艇,因自用遊艇規定不能載人,但允許不收費搭載親友,如果自用遊艇違規收費載客,可依《船舶法》91條之1,開罰船主或駕駛1.5萬至15萬元,看誰是招攬的人。
陳賓權說,自用遊艇就如同馬路上的白台車,只能自用或搭載親友,若營業使用就違法;民眾搭乘非自用才有保險保障。
民眾目前可透過船身編號有「C」字母就是非自用遊艇,未來也會研議是否有更容易清楚辨識的方式,不太可能要求遊艇如計程車漆上黃色,但要有明顯識別,還在跟遊艇公協會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