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颶風恐颳向藥品市場 衛福部長石崇良重申3大因應措施
【記者賴昀岫、林芳如、施智齡/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揚言,將對藥物課徵250%關稅。衛福部長石崇良今(4日)指出,目前尚未定案,「意思是並沒有像之前傳言的,要提高到200%或250%」,將持續透過特別預算穩定供藥、鼓勵國產學名藥,給予「原廠同等價」、強化缺藥預警機制,多元分散風險等三大措施,協助產業突圍。

石崇良在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後記者會指出,美國對等關稅措施陸續發布,不過到目前為止,對於藥品的關稅仍未有最後決定,「意思是並沒有像之前傳言的,要提高到200%或250%」,到目前為止仍未有定論,未來會持續關注,在藥品關稅方面最後的決定是什麼。
台灣的藥品產業相當仰賴進口,特別專利期內的藥或新藥,石崇良直言,目前的藥品為零關稅,但也必須未雨綢繆,當美國藥品關稅政策改變後,造成全球藥價影響,也做好相關風險評估。

第一,對於風險最高、脆弱度最高的專利期內進口藥品,石崇良說,這些藥品因為可替代性較低,經盤點約有700多項,當中的基礎用藥則有200多項,健保一年的申報金額約200億,在韌性特別條例預算中,行政院特別支持,給予健保200億特別預算,作為因應全球藥價關稅影響造成的藥價浮動,而需要因應的調整措施,確保國人的用藥無虞。
第二,針對剛過專利期的藥品,鼓勵盡快在台製造學名藥或生物相似藥,盤點未來6年內有70多項專利藥會超過專利期,所以今年4月修訂了健保藥價支付標準,對於剛過專利期5年內,首2張在國內製造並取得許可證的學名藥或生物相似藥,給予跟原廠同樣的藥價鼓勵,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

第三,對於學名藥政策或生物相似藥的政策也有鼓勵的措施,石崇良指出,希望透過多元用藥,來分散缺藥的風險,去年對於生物相似藥有鼓勵使用的措施,今年再加上藥價調整,也有相當對於基準的用藥的藥價保證,是一連串的做法。
另外,為了確保國人用藥無虞,同時強化預警制度,對於500-800多項基本用藥,由健保署和食藥署結合、強化預警制度,石崇良強調,「有些並不是價格的問題」,可能是來自全球原料供應的短缺或生產線出狀況,都可能造成短時間供藥不穩定,需透過強化預警和應變的機制來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