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億新船啟航!高雄遠洋漁業強調人權新標竿 漁工居住工作環境全面升級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高雄遠洋漁業再立人權新標竿。華偉漁業斥資7億元打造的新船「黃鰭滿儎707」,29日上午自旗津造船廠盛大啟航,象徵台灣遠洋漁業不僅追求產能,更強調漁工人權保障。這艘新船依循國際勞工組織C188《漁業工作公約》設計建造,全面提升起居空間與醫療配備,讓船員在長期海上作業中,能享有安全、舒適且具尊嚴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7億造船投資 設施全面符合國際標準
「黃鰭滿儎707」造價7億元,配備輔助尋找魚群的直升機及1大、3小共4艘子船,歷經嚴格試網檢測與整補作業後正式出港。船上設有符合國際規範的醫療物資、寬敞的休息空間及先進導航系統,不僅提升捕撈效率,更照顧船員身心需求。
華偉漁業總經理郭福地說,黃鰭滿儎707船上有Wi-Fi,出海後漁工可以透過網路發訊息的方式跟家人報平安,船上也有醫療室,如果漁工生病或不小心受傷,可以用視訊診療。
華偉漁業董事長黃一茂強調,公司將持續投入資源,確保漁船後勤補給及人員調度,成為漁工最堅實的後盾。

漁會:打造安全有尊嚴的工作環境
高雄區漁會總幹事楊孟凡表示,政府與產業近年積極改善漁工處境,包括設置前鎮漁港船員會館,提供住宿、便利商店、餐廳與娛樂休閒空間,甚至設有祈禱室與教堂,讓外籍漁工能安心工作。他強調,遠洋漁業是高雄的重要產業命脈,每位船員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楊孟凡說,漁業署今年在前鎮漁港西岸碼頭建置Wi-Fi系統,訊號延伸至船上,讓漁工在海上也能免費使用網路,與家鄉親人保持聯繫,這項措施不僅化解鄉愁,也彰顯政府重視人權的具體行動。

展現台灣漁業人權承諾
「黃鰭滿儎707」全面依循C188公約建造,象徵台灣遠洋漁業與國際接軌。船舶設計導入安全、舒適及尊嚴三大理念,讓漁工在嚴峻海洋環境中仍能獲得妥善照顧,展現台灣漁業對人權的高度重視。
出港儀式上,韓國籍漁撈長與船員高舉加油手板合影,現場氣氛熱烈。一名漁工說,華偉漁業上班大約2個月,這次搭乘新船出海,船艙內的臥室等生活空間舒適,有感受船公司的照顧。
隨著繩索鬆綁、鞭炮聲響徹碼頭,「黃鰭滿儎707」正式啟航奔赴太平洋漁區,展開新一段豐收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