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黃斑皺褶術後二成視力未改善!北榮破解關鍵 看東西扭曲莫拖延

生活 醫藥
2025/09/17 18:28
林芳如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黃斑部皺褶會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過去手術治療多僅限於視力嚴重受影響的患者,但約二成患者手術後視力改善有限,台北榮總最新研究發現,黃斑皺褶中的膠質細胞是關鍵角色,如果等待膠質細胞大量增生並造成明顯視網膜結構破壞後才接受手術,手術後視力恢復就愈差,因此建議即使「看東西扭曲變形」的症狀輕微,也應及早就醫治療。

台北榮總視網膜科主任林泰祺與病理檢驗部王蕾琪醫師合作,破解黃斑部皺褶手術後視力未改善原因。林芳如攝 zoomin
台北榮總視網膜科主任林泰祺與病理檢驗部王蕾琪醫師合作,破解黃斑部皺褶手術後視力未改善原因。林芳如攝

台北榮總視網膜科主任林泰祺表示,黃斑部皺褶是常見的眼底疾病,在視網膜黃斑部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黃斑部皺褶的好發率大概為總人口的5.3%到18.5%,高危險族群包括中年以上玻璃體退化、糖尿病患、視網膜剝離或裂口、發炎。

早期的黃斑部皺褶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臨床上需透過眼底鏡檢查或是同調共軛光掃描儀來診斷,傳統上僅依據視力下降程度或共軛光掃描儀影像分期來決定手術時機,過去手術治療多僅限於視力嚴重受影響的患者,70%至80%的患者在成功移除黃斑部皺褶後能恢復視力,但約二成患者在術後視力改善有限。

台北榮總眼科部與病理檢驗部合作研究證實,膠質細胞密度愈高的黃斑皺褶患者手術後視力恢復就愈差。病理檢驗部王蕾琪醫師指出,黃斑皺褶主要由三種細胞組成:膠質細胞、玻璃體細胞以及纖維細胞,其中膠質細胞占比最高,且會隨疾病進展而不斷增生,膠質細胞是造成視網膜結構受損與視覺惡化的關鍵角色,相較之下,玻璃體細胞與纖維細胞的影響力較小。

林泰祺解釋,膠質細胞的異常增生會導致黃斑部增厚與結構扭曲,進一步造成病人視線模糊、影像變形,如果直到膠質細胞大量增生並造成明顯結構破壞後才接受手術,往往難以完全恢復視力。

黃斑部皺褶病患馮先生(中)與醫療團隊。林芳如攝 zoomin
黃斑部皺褶病患馮先生(中)與醫療團隊。林芳如攝

林泰祺指出,膠質細胞變化可能早於共軛光掃描儀影像上可見的結構變化,因此光靠影像檢查,往往無法及時判斷疾病惡化的速度。因此民眾千萬不要忽視「看東西扭曲變形」的症狀,即使症狀輕微,及早手術有助於保留視網膜功能並提升術後視力恢復的可能性,可避免黃斑部結構遭受不可逆的破壞。

林泰祺提醒臨床醫師在判斷手術時機時,應該導入「早期介入」的觀點,除了考慮視力與共軛光掃描影像的分期外,更應理解疾病的細胞層面變化,醫病齊心協力,才能守護黃斑部這個最重要的視覺中樞,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黃斑部皺褶是在視網膜黃斑部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北榮提供 zoomin
黃斑部皺褶是在視網膜黃斑部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北榮提供

66歲馮先生的左眼有視網膜剝離病史,2019年手術後恢復良好,但術後五個月回診追蹤發現,左眼視力下降至只有0.08,檢查發現黃斑部皺褶,手術移除黃斑部皺褶後視力回復至0.9,但仍感到看東西時有輕微的扭曲變形。

2022年,馮先生偶然發現右眼看東西時也產生輕微的扭曲變形,就醫檢查右眼視力略為下降至0.8,也發現黃斑部皺褶,雖然症狀輕微在傳統認定上是不需要立即接受手術,但有了前車之鑑,馮先生接受醫師的建議及早手術,術後右眼視力回復至1.0,看東西扭曲變形的情形完全獲得改善。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黃斑部皺褶 # 北榮 # 膠質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