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對輝達、AMD依賴 微軟技術長證實未來資料中心將用自研晶片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美國媒體CNBC報導,微軟技術長史考特(Kevin Scott)於當地時間周三表示,微軟未來計劃在其資料中心使用自研晶片,此舉將降低對輝達、AMD 等主流晶片廠商的依賴。

半導體以及位於資料中心內部的伺服器,是AI模型與應用發展的核心,目前,科技巨頭輝達憑藉其圖形處理器(GPU)在該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競爭對手AMD市佔率相對較小,不過,包括微軟在內的主要雲端運算廠商已著手為資料中心設計專屬的客製化晶片。
在義大利科技周期間,史考特在CNBC主持的爐邊談話中,闡述公司在AI晶片領域的策略布局。目前,微軟資料中心主要採用輝達和AMD的晶片,其核心考量是挑選性能最佳的晶片,以實現單晶片「最佳性價比」。
微軟已在大量使用自研晶片
史考特表示,「我們對晶片的選擇並不拘泥於特定品牌,多年來,輝達晶片一直是性價比最高的解決方案。為確保擁有足夠算力滿足需求,我們會積極考慮任何可行方案。」
不過,微軟已開始使用部分自研晶片。2023 年,微軟推出專為AI工作負載設計的Azure Maia人工智慧加速器,以及Cobalt中央處理器(CPU)。還有消息指出該公司正研發下一代半導體產品。上周微軟也發布基於「微流體」的新型冷卻技術,以解決晶片過熱問題。
當被問及微軟是否有長期計劃,讓自研晶片成為其資料中心的主力時,史考特表示「當然是」,他並補充稱目前公司已在大量使用自研晶片。
雲端服務大廠今年資本支出3000億美元
史考特指出,對晶片的重視,是微軟打造完整資料中心系統這項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表示,關鍵在於整個系統的設計,涵蓋網路與冷卻系統,我們需要擁有自主決策的空間,才能根據工作負載需求,實現算力的最佳優化。
Meta、亞馬遜、Alphabet 及微軟等科技巨頭今年將投入超過3000億美元(約9.15兆台幣)資本支出,其中大部分資金將用於AI領域投資,以滿足快速成長的AI 需求。
目前算力嚴重短缺
史考特指出,目前算力短缺問題依然嚴峻。他表示,「用『嚴重短缺』來形容現階段的算力狀況或許仍顯保守,自ChatGPT 推出以來,我們始終面臨算力建設速度難以跟上需求的困境。」
他說,儘管微軟一直在透過擴建資料中心提升算力,但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即使我們做出最樂觀的預測,最終結果往往還是無法滿足需求。過去1年,我們已部署大量算力資源,未來幾年還將進一步擴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