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菸場所擴大不限室內 急診外、醫院停車場成違規開罰熱點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菸害防制法》新法自2023年施行後,擴大禁菸場所不再僅限於室內,國民健康署最新調查,2024年禁菸公共場所二手菸暴露率為7.1%,較2022年4.0%上升,尤以醫療機構急診出入口及停車場附近最常發現違法吸菸,主因民眾認知還停留在醫院內不可吸菸,但目前法規是以醫院產權範圍為界線。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二手菸暴露造成全球每年超過120萬人死亡,《菸害防制法》新法自2023年3月22日起施行,修正重點包含擴大禁菸之室內外公共場所,將大專校院、幼兒園、托嬰中心及居家式托育場所,以及未設有獨立空調及獨立隔間之室內吸菸室的酒吧與夜店等,均列為全面禁菸之場所。
博物館等文教機構、室外游泳池等公眾休閒娛樂場所、老人福利機構「除吸菸區外,不得吸菸;未設吸菸區者,全面禁菸」。《菸防法》也授權各地方政府得因地制宜,考量進出人數及滯留時間等相關因素,以公告方式指定轄區內法定以外之禁菸場所,例如:公車候車亭、校園周邊通學步道、戶外休閒娛樂場所、連鎖便利商店前騎樓及基層醫療院所前騎樓等。
然而,國民健康署委託消基會調查發現,2024年禁菸公共場所(包含醫療院所、各級學校、室外運動場所、休閒、娛樂及消費室內場所等)二手菸暴露率為7.1%,較2022年4.0%上升,尤以醫療機構急診出入口及停車場附近為二手菸暴露率較高的法定禁菸場所。

消基會秘書長陳雅萍律師指出,民眾都知道醫院大樓內不可吸菸,但目前法規規範圍是以醫院產權範圍為界線,因此許多人在醫院大樓的戶外休息處或停車場吸菸。國健署署長沈靜芬建議,場所負責管理機構可以張貼明顯禁菸標示且加強勸導,讓民眾知曉以免觸法。
室內違規吸菸最常見在網咖及電子遊戲場,特定區域的菸味相當明顯,消基會建議衛生局應將網咖及電子遊戲場列為重點稽查的場所,也要規勸業者要不期巡邏並勸阻店內的吸菸行為人。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坦言,現行取締違法吸菸需要由衛生局稽查員留下行為人的個資,建議民眾先確認一個場所是否為禁菸區,拍照後撥打1999市民專線或向各地方衛生局通報,才能派員加強該禁菸場所的稽查頻率。
累計至2024年底,全國合計公告3萬3,997處禁菸場所。自2023年3月22日至2025年7月31日,地方政府衛生局稽查禁菸場所共計132萬餘次,針對違法吸菸者計裁處6,601件,罰鍰金額新臺幣1,291萬餘元;未張貼明顯禁菸標示計裁處2,477件,罰鍰金額新臺幣3,311萬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