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不孕症補助本月擴大「最高15萬」 試管寶寶家長分享求子路辛酸

出版時間:2025/11/10 12:09
生活 醫藥
賴昀岫 文章
衛福部長石崇良(右)看到小寶寶,不只眼尾帶笑意,還數度露出娃娃音和小朋友說話。林林攝 zoomin
衛福部長石崇良(右)看到小寶寶,不只眼尾帶笑意,還數度露出娃娃音和小朋友說話。林林攝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4周年,今年11月起擴大辦理,首胎第1次申請最高補助15萬元,其後各胎第1次補助也由現行6萬元增加至15萬元。第3萬名試管寶寶的父親黃先生說,和太太經歷免疫和甲狀腺等問題、胚胎自然淘汰等,還好調整心態後,順利生下寶貝兒子;第2.5萬名試管寶寶的媽媽柯小姐經歷2次療程後生下女兒,希望若體力、經濟許可,能為孩子再添個伴。

「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2.0」自2021年7月推動,截至2025年10月底,已協助2萬6千多對夫妻迎接超過3萬1千名新生兒;3.0方案本月初上路,補助金額全面加碼,凡當日起提出申請並核定的療程均可按3.0方案補助。

少子女化成為國安危機。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2015時的15歲至64歲工作人口約有1700萬高峰,但到了2024年就降到1600萬,如果照這樣的生育情形,到2070年時,15歲到64歲的工作人口會再下降900萬,是台灣最嚴重的問題、人口危機,所以政府也給予不孕症家庭在求子路的協助,包含提升人工生殖機構的品質,也在費用上給予補助支持。

「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2.0」自2021年7月推動,3.0方案本月初上路。林林攝 zoomin
「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2.0」自2021年7月推動,3.0方案本月初上路。林林攝

補助2.0方案開辦後,許小姐成為所有申請者當中,首位成功生下試管寶寶的媽媽,她結婚5年未能懷孕,在2021年決定接受試管嬰兒療程,正逢補助2.0方案啟動,順利申請補助並於1次療程後成功產下1對雙胞胎,透過人工生殖機構協助線上申辦補助,不需親自奔波,讓她能專注於療程及迎接新生命。

補助2.0方案的第2.5萬名試管寶寶的母親柯小姐也分享自身經驗,自己37歲才結婚,努力備孕半年卻未能懷孕,2023年8月的時候開始第一次試管療程失敗,同年12月再度接受療程,取了21顆卵中有18顆受精成功,但最後能進入切片療程的只有6顆,分別為2好2壞2未知,後來終於順利生下女兒,她感性地表示,寶寶的到來讓生活更加充實,生命更加喜悅,也希望若體力、經濟許可,能為孩子再添個伴。

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政府給予不孕症家庭在求子路的協助,包含提升人工生殖機構的品質,也在費用上給予補助支持等。林林攝 zoomin
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政府給予不孕症家庭在求子路的協助,包含提升人工生殖機構的品質,也在費用上給予補助支持等。林林攝

受補助出生的第3萬名寶寶是黃先生和太太,歷經免疫問題、甲狀腺問題、胚胎自然淘汰等各種挑戰後順利生下的兒子。黃先生說,過程中要持續用藥、調理身體,加上幾次失敗的煎熬,一度想放棄,但心態如果調整好,夫妻雙方就能為了共同目標努力,也感謝政府的協助。

「特別講一下,我覺得男生的心態可能會比較比較不舒服一點」,黃先生說,求子路上看著太太每天每天打藥、覺得自己的子宮是不是有問題,但對男生來說,就是取了一次精,他打趣表示,「受精之後我們剩下能做的,就只有出錢而已了,政府還把錢出走了,我們就什麼都沒做」,男生的心態是要調適,也祝福接下來後面的學弟妹們,都可以順利生下寶寶。

 

許小姐(中)是補助2.0方案,首位成功生下試管寶寶的媽媽,活潑的雙胞胎說,禮券要拿去買玩具。賴昀岫攝 zoomin
許小姐(中)是補助2.0方案,首位成功生下試管寶寶的媽媽,活潑的雙胞胎說,禮券要拿去買玩具。賴昀岫攝

國健署表示,3.0補助次數與金額以首次申請時妻子年齡為準,未滿39歲者,第1次療程最高補助15萬元,第2、3次最高10萬元,39歲至未滿45歲者,第1次最高13萬元,第2、3次最高8萬元。所有療程無需一定懷孕成功即可申請,可依據各個療程不同的施術方式和結果給予補助,每胎最多可補助6次療程(40歲至未滿45歲則最多3次),申辦補助由人工生殖機構協助線上辦理。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不孕症 # 試管嬰兒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