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接班|許逸德接華城總座8年股價飆60倍 實踐父親預言「重電屬於高科技傳產」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華城電機受惠於AI帶動重電需求,加上台灣推動電網強韌計畫,美國則有電力基礎建設需求,讓華城成為去年台股飆股,股價一度飆上千元,背後推手之一就是華城第三代、52歲的總經理許逸德,他感性表示,父親早年就認為重電屬於「高科技傳產」,如今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

許逸德1999年進入華城從基層做起
華城創辦人是許逸德祖父許憲樑,成立於1969年,許憲樑曾在日月潭協助台灣重建電力系統,許逸德回憶,早年台灣變壓器全靠進口,祖父帶領技術人員赴日學習製造,再推動在地生產,逐步奠定重電產業基礎,也替華城打下很好的根基。
之後許憲樑交棒給第二代,長子許忠明擔任董事長,次子許邦福、三子許守雄擔任總經理及副總,2017年進行第三代接班布局,由第三代許逸德及許逸晟擔任總經理及執行長。
許逸德是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法律碩士,早於1999年進入華城擔任外銷業務員,之後升任業務處長,8年前升任總經理,從基層做起讓他對公司營運更有體悟,在經營管理更有幫助。
去年7月股價一度飆破千元
許逸德分享華城的成長歷程,2017年他接任總經理時,股價僅17.2元、市值不到50億元,如今市值突破2000億元,去年7月股價更一度站上千元,最高達1030元,創下傳統產業少見的奇蹟。對於這樣的變化,他感謝地說,「父親(許邦福)早年就認為重電屬於『高科技傳產』,如今(華城)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
許逸德表示,重電領域過去長期被視為傳統產業,但事實上,隨著雙向供電、分散電源、儲能與能源轉型等新技術推進,早已進入高科技時代。華城近年受惠於AI伺服器及算力中心需求,去年單季外銷接單高達120億元,其中一半來自AI應用,顯示電力基礎建設與新科技已緊密結合。
許逸德昨出席工研院、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獎典禮暨產業職涯講座」,表示重電產業不僅是民生基礎工業,更是「高科技傳產」,隨著AI算力中心、儲能與再生能源需求大增,未來8到10年依然供不應求,鼓勵學子與產業人才積極投入。
華城成立華晨企業大學培育人才
此外,華城也積極培育人才,2010年成立「華晨企業大學」,設有技術與管理學院,並與工研院等單位合作,推動電網人才聯盟。許逸德強調,電力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會,無論是HVDC(高壓直流)、再生能源、儲能或固態電池,都是值得深耕的領域。
他最後以自身獲頒安永企業家大獎為例,鼓勵年輕學子與產業新血投入重電產業,「我們不妄自菲薄,也要有信心,讓重電產業成為台灣最具活力的高科技傳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