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快訊
KNEWS
⚡
實支實付險漲價爭議 保誠人壽:國外醫療險每年調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近期實支實付險即將漲價成為熱門話題,保誠人壽大多數都是分紅保單,媒體問及是否虧損較少,實支實付醫療保單不需漲?保誠人壽總經理王慰慈表示,會依照金管會未來公布的內容評估。

王慰慈說,過去保險業醫療險預定利率很高,但現在低利率時代,承受損失率壓力大一些。國外醫療險保費每年隨年齡調整很普遍,保誠在很多國家都是這樣,然而台灣固定費率已經很多年,需要跟消費者有更細緻的溝通,主管機關也需要檢討施行細節。
民眾關心實支實付險即將漲價,健保支出25%自費,保險公司理賠率超過百分百,本土保險業者表示,如果不調漲,最後醫療險「一定停售」、完全垮掉,健保支出不只有保戶健康,如果沒有商業保險,停賣實支實付險,最後傷害的仍是社會大眾。
如果保險無法漲價,實支實付險最後也可能變成「不續保」。雖然有民眾可能希望壽險公司對於虧損自己買單,印象中覺得保險公司賺很多錢,但壽險高層也解釋,本土壽險公司獲利不穩定,像是最近之前遇到台幣升值,匯損一年可能損失上千億。
金融評議中心很多保單爭議案例,就是因為保險公司認為有些是非必要、並非絕對是有效的醫療,比如最常被拿了來講的PRP治療,一些昂貴的動刀、檢測設備,真的都是必要嗎?大多是醫生因為保戶有商業保險而推薦。
保險主管說,跟醫生諮詢過,有時候PRP第一次治療有效,第二次、第三次就是無效治療。此外,北中南醫材價格不一致,壽險業者希望統一,衛福部則表示有公告區間參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