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石黑浩館」千年後的人機未來 擬真松子機器人驚艷全場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在日本關西出生茁壯的「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大阪大學榮譽教授石黑浩,花費3年為關西今年最大盛事大阪關西世博,策劃重點展館「生命的未來」館,以超擬真的日本知名主持人松子DELUXE「松子機器人 」等50隻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和虛擬化身機器人,引導遊客思考人類與機器人的過去、現在,與50年後、甚至1千年後的未來社會。

日本地位最崇高的人形機器人科學家石黑浩表示:「今後人類想活得更像個人的話,機器人將成為不可或缺的夥伴,我希望這個館能讓人們感受到人類與機器人共生的未來。」

館內共分成「生命的足跡」、「50年後的未來」、「1千年後的生命」3區,並由3個可自由走動的虛擬化身機器人引導遊客在展區間移動,其中「普尼卡」和「潘姬」頭上那對大眼睛,是向1970年大阪世博的機器人致敬,但身體採用木頭、花朵等有機物製成,擺脫機器人的冰冷形象,因石黑浩認為科技進步終將向大自然靠攏,未來的機器人將會更加柔和。

整個展館投射石黑浩個人對於未來的想像,日本在石器時代將生命寄託在土偶身上,如今則是寄託在人形機器人上,50年後人類可能已過著科幻電影般的生活,可以選擇是否將生前的記憶存放在人形機器人裡,陪伴著後代子孫一起生活,1千年後可能已擺脫肉身的限制,可依照自己的想法以不同的樣貌生活。
前來參觀的孩子們對館內酷似人類的機器人驚艷不已,未來這些機器人可能出現在學校、醫院、養老院等地方為人類工作,孩子們也學會在機器人的幫助下,生命更加擴張的可能性。

石黑浩表示,收到為本次大阪世博策劃展館的邀請時,他其實很猶豫,「現在世界進步快速,在世博展出的新科技,很快就會變舊的。所以這次想做點改變,要製作出讓人類對未來負起責任的世界博覽會。」
人類可以用能源等科技保護和破壞環境,以後還會有更強大的科技,必須自行思考如何使用科技,在道德上也要進化。漫無目的地推出新科技,可能會發生危險。 所以要創造什麼樣的未來,是人類必須思考的責任。」
相關新聞
周末精選|「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石黑浩打造分身機器人 盼改變人類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