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死亡過半數在生完十天!接住鬱媽咪 加碼2次產後照護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別以為只有懷孕期間和生產時風險高,產後同樣危險,婦產科醫學會統計,跟懷孕相關的死亡,一半以上發生在產後十天內,其中70%可以預防。過去頂多在生完六週回診看傷口,今年5月1日起國健署加碼提供2次免費產後健康照護,分別在產後1個月內及產後3個月內,醫師更能主動找出需要協助的憂鬱產婦,提供諮詢或評估轉介。

台灣孕婦享有14次公費產檢為全世界最多,但卻乏產後照護,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說,過去產後六周回診主要看傷口狀況,產婦若沒有主動提憂鬱甚少介入,但產後憂鬱不只影響媽媽,孩子在成長過程也容易出現反社會人格,所以產後照護非常重要且影響長期,產後照護好可延續到下一胎產前,健康孕婦才有健康胎兒。
婦產科醫學會曾統計,跟懷孕相關的死亡,半數以上發生在產後十天內,其中70%可以預防,黃建霈說,很多人認為生產很危險,其實產後更危險,哺乳可能讓媽媽睡不好、壓力大,丈夫和公婆、娘家支援不夠,都會提高產後憂鬱症風險。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施景中表示,孕期和產後婦女都遭受巨大身心變化,包含心臟、血管、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泌尿系統,這些在產檢看得到,但是產後有些人漏尿、性生活出問題,過去只有看生產傷口,產婦沒有主動提及,可能就錯失照護先機。
施景中指出,產後憂鬱症更早就出現,沒有及早介入,可能還沒等到產後六周回診就跳下去了,曾遇過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在醫院照護得很好,結果出院後父母束手無策,情緒變化導致虐兒,孩子再送到醫院已經很慘,所以產後及早介入關懷,適當諮詢與轉介非常重要。

衛生福利部為提升正向孕產經驗及促進產後媽咪身心健康,參考專業醫學會建議,並歷經多次討論,除了現有的14次產前檢查,再加碼提供2次產後健康照護服務,分別在產後1個月內(建議於產後1-2週)及產後3個月內(建議於產後6-8週),服務重點包括4方面:
1.生理量測:體重與血壓測量,瞭解產後媽咪身體恢復狀況,以維持健康。
2.疾病與身體機能評估:由專業醫師或助產人員為產後媽咪進行孕產期疾病的後續評估,以及慢性病、身體和骨盆泌尿機能評估。
3.心理健康自評:由產後媽咪使用孕媽咪健康手冊提供的愛丁堡憂鬱量表QR code進行自我評估,再由醫師針對量表結果提供諮詢或評估是否轉介。
4.產後生活型態及生育相關諮詢:於第一次的健康照護服務,將提供睡眠、戒菸、高血壓與其他慢性疾病的相關諮詢,並於第二次健康照護服務時提供運動、營養、性生活、避孕和預備下一胎的諮詢等。

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有提供產檢服務者,均可提供產後健康照護服務,民眾如對產後健康照護服務有相關問題,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網站,若有進一步的孕產相關問題,歡迎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服務專線0800-870-870(諧音:抱緊您,抱緊您),將由專人替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