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網傳「屈公病人傳人」 疾管署澄清:是病媒蚊傳播!發病症狀一次看

出版時間:2025/08/10 17:34 (更新時間:2025/08/11 08:43)
生活 醫藥
賴昀岫 文章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資料照片,疾管署提供 zoomin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資料照片,疾管署提供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針對近期網路社群流傳,「屈公病會人傳人」的資訊,衛福部疾管署澄清,屈公病為病媒蚊傳播的疾病、非人傳人,可經由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傳播,今年截至8月6日國內累計17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並出現首例中國廣東境外移入屈公病,屈公病為法定傳染病,疾管署會與地方衛生單位合作,針對通報個案進行疫情調查與相關環境控制的緊急防治措施,包含可傳染期間的居住地或工作地,進行病媒蚊孳生源調查、積水容器清除及必要的化學防治作業等。

疾管署提醒,自屈公病流行地返國民眾如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疑似症狀,請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

疾管署指出,今年截至8月6日累計17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以印尼(13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2例)、斯里蘭卡及中國廣東省(各1例);目前境外移入病例數仍為近6年同期最高(2020-2024年同期介於0-6例)。

疾管署8月7日表示,國內新增今年首例中國廣東境外移入屈公病,這名居住中部的40多歲本國籍女性,今(2025)年7月至佛山市及深圳拜訪友人,曾被蚊子叮咬,7月30日返台,31日出現發燒症狀,8月1日因紅疹、腳踝及四肢疼痛等症狀就醫並住院治療,經採檢送驗後確診,8月4日痊癒出院,將持續監測至8月26日。

疾管署說明,屈公病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感染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症狀持續3至7天。

屈公病症狀和如何預防。疾管署提供 zoomin
屈公病症狀和如何預防。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屈公病非人傳人 可經由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傳播

近日國際屈公病等蚊媒傳染病疫情嚴峻,社群媒體謠傳國內恐發生大規模流行等訊息,引起民眾疑慮,疾管署澄清,屈公病為病媒蚊傳播的疾病,非人傳人,可經由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傳播,因此防治屈公病自境外移入引發本土流行的重點,在於避免社區內有病媒蚊孳生,此需國人與政府共同努力,落實「巡、倒、清、刷」等積水容器清除工作,並維護居家及戶外環境整潔,以避免病媒蚊孳生。

看更多:今年首例廣東移入屈公病!台女遊佛山遭叮 返國隔天爆4症狀

 

中國廣東省屈公病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警示」。疾管署提供 zoomin
中國廣東省屈公病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警示」。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強調:目前國內並無本土屈公病疫情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屈公病為我國法定傳染病之一,經通報的個案,疾管署均會與地方政府衛生局密切合作,由衛生局主責進行個案疫情調查與相關環境控制的緊急防治措施,包括針對個案可傳染期間之居住地或工作地,進行病媒蚊孳生源調查、積水容器清除及必要的化學防治作業等。

曾淑慧指出,疾管署則會持續監測與評估防治成效,確保防治措施有效落實,同時並發布新聞稿及致醫界通函,提醒民眾及醫療體系注意防範,透過中央與地方密切合作,共同阻斷傳播鏈,今年截至8月6日國內累計17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主要感染國家以印尼為多,其次為菲律賓、斯里蘭卡及中國廣東省等,目前國內並無本土疫情發生。

疫區返國出現發燒等5疑似症狀 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

疾管署表示,將持續遵循傳染病防治法分工與年度預算執行規定,並配合國際與國內疫情監測,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會加強合作,在出入境旅客檢疫部分,透過旅行社、航空公司、港口船舶業者等多元管道,加強宣導防蚊措施及症狀警覺,提醒自屈公病流行地返國民眾如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疑似症狀,請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

疾管署提醒,返國後如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並落實防蚊措施,主動告知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共同防堵境外移入個案引發的疫情風險,守護國人健康安全。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屈公病 # 疾管署 # 埃及斑蚊 # 白線斑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