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第一手畫面|探勘超人9人小隊跋涉5天抵堰塞湖 泥沼落石、滿是粉塵、呼吸困難

出版時間:2025/10/04 16:56 (更新時間:2025/10/04 17:33)
社會 地方大小事
陳力維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為準確評估馬太鞍溪堰塞湖後續隱患問題,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保署)表示,已派遣9人探勘隊,冒險徒步前往堰塞湖現地勘查,搜集更多資訊,以利專家學者做出實際判斷。探勘小組成員之一今日下午1時41分左右,公布抵達馬太鞍堰塞湖探勘艱辛過程,在抵達馬太鞍堰塞湖邊後,氣喘吁吁地指著他左側堰塞湖遠端說「那邊是水進來的地方」,然後鏡頭右移,點出堰塞湖右側「那邊就是溢流口,溢流口在那個地方,水慢慢地溢流下去」。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持續下降,但後續是否仍有溢流隱患,仍讓災民十分憂心。林保署探勘隊今(10/4)日克服萬難抵達堰塞湖,隊員田宇綸指著湖水一端說「那邊是水進來的地方」。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zoomin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持續下降,但後續是否仍有溢流隱患,仍讓災民十分憂心。林保署探勘隊今(10/4)日克服萬難抵達堰塞湖,隊員田宇綸指著湖水一端說「那邊是水進來的地方」。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 事件時間軸

  2025-09-30
9人探勘小隊出發前往馬太鞍堰塞湖進行實地勘查。
  2025-10-03
「探勘超人」小隊抵達稜線,致敬「鏟子超人」:山上的我們望著,雲霧飄來的時候。
  2025-10-04
探勘小隊抵達林道37K後,成功下切至海拔1300米,接著抵達海拔1000米馬太鞍堰塞湖,進行堰塞湖區勘查。

 

馬太鞍堰塞湖周邊,泥沼落石、滿是粉塵,探勘隊員連呼吸都顯得困難。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zoomin
馬太鞍堰塞湖周邊,泥沼落石、滿是粉塵,探勘隊員連呼吸都顯得困難。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重裝探勘小隊五天抵堰塞湖 專家將分析資料判斷壩體穩定度

林保署今(4)日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記者會中指出,目前從空拍機或航照影像來看,判斷壩體的穩定度仍不夠,將待更多資料由專家進行判讀。林保署透露日前組成一支由9人組成的探勘小隊,於9月30日出發,執行艱難的實地探勘任務。小隊在昨天10/3上稜線,今天10月4日已抵達林道37K,並成功推進至上次無法到達的地方。這次探勘有中華民國山難協會東部特種搜救委員會協助,具備繩索垂降技術,小組有望到達湖區進行勘查。

今(10/4)天7時半,探勘隊遙望馬太鞍堰塞湖說,從海拔1800m下切1100m 目前1600m「接近了」。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zoomin
今(10/4)天7時半,探勘隊遙望馬太鞍堰塞湖說,從海拔1800m下切1100m 目前1600m「接近了」。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從海拔1800先攀到2300米上稜線 再下切海拔1000米湖區

探勘小組成員之一的田宇倫今日下午1時41分左右,公布抵達馬太鞍堰塞湖探勘艱辛過程。小隊歷經重裝五天,橫跨海拔1800米到2300米,最終再下切至堰塞湖區。田宇倫在抵達時拍攝的影片中,氣喘吁吁地指著他左側堰塞湖遠端說「那邊是水進來的地方」,然後鏡頭右移,點出堰塞湖右側「那邊就是溢流口,溢流口在那個地方,水慢慢地溢流下去」。

田宇倫描述,當小隊下切到海拔1300米時,周遭幾乎都是霧霾。堰塞湖的實際海拔約1000米,但當地能見度極低,湖邊甚至拍不到太陽,讓本就艱難的攀爬變得更難呼吸。他表示,小隊目前正準備爬回1880米處。

田宇綸指著堰塞湖右側說:「那邊就是溢流口,溢流口在那個地方,水慢慢地溢流下去」。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zoomin
田宇綸指著堰塞湖右側說:「那邊就是溢流口,溢流口在那個地方,水慢慢地溢流下去」。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湖區霧霾能見度低:越靠近湖邊越容易陷落 山邊持續有落石

田宇倫進一步揭露湖區周邊地形的危險性。他指出,探勘時發現越靠近湖邊的地方越容易陷下去,難以行走。同時,越接近山邊,則有落石的危險,山區呈現持續山崩中的狀態,地形極度不穩定,為探勘小組的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

探勘小隊排除萬難,今(10/4)天終於抵達馬太鞍堰塞湖現地勘查,英雄留影。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zoomin
探勘小隊排除萬難,今(10/4)天終於抵達馬太鞍堰塞湖現地勘查,英雄留影。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他最後透露,下切至1300海拔,環境充滿了粉塵觸碰到樹或草就會散開,眼睛容易進沙以及呼吸困難,下切至1000海拔我們連太陽都看不清! 靠近湖區容易深陷泥沼中,山邊又容易落石….今日行程海拔1800到1000再回1800紮營區。探勘小組圓滿達成任務,明日準備折返。

馬太鞍堰塞湖周邊霧霾粉塵嚴重,從湖邊仰望天空連熾烈陽光都被遮蔽。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zoomin
馬太鞍堰塞湖周邊霧霾粉塵嚴重,從湖邊仰望天空連熾烈陽光都被遮蔽。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網友致敬「探勘超人」 開轟:天才立委說要直升機吊人上去挖土壩

田宇倫公布的艱辛探勘畫面,引發網友熱議:「讓鄭天財看看這影片,昨天說叫人去用鋤頭慢慢挖,挖個毛啊,要挖請他第一個去報名,不然就閉嘴!」、「昨天晚上有個天才立委說要直升機吊人上去挖土壩」、「徒步進入未知領域,這是十分危險的任務,各位最前線的探勘勇者,請一定要平安」、「土質不穩定,落石不斷,才會有一大堆的煙塵、霧霾」、「原來現場是如此惡劣的環境,真的太不容易到達了,探勘小組辛苦了,也謝謝您分享第一手消息」。

馬太鞍堰塞湖探勘隊成員昨(10/3)日須先從海拔1800米向上攀爬,越過海拔2300米的稜線。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zoomin
馬太鞍堰塞湖探勘隊成員昨(10/3)日須先從海拔1800米向上攀爬,越過海拔2300米的稜線。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立委鄭天財提「鋤頭挖堰塞湖」 遭災民怒嗆場面火爆

昨晚花蓮縣長徐榛蔚在光復國小主持災情說明會,國民黨立委鄭天財在會中提出建議,包含「用空軍直升機載挖土機去把鬆軟土石挖掉,讓水每天流不要囤積在山上」,或是用「直升機載工人上去,用鋤頭挖堰塞湖,讓它每天流」,結果引發現場災民不滿,當場怒喊:「我們沒有要聽政見發表!」鄭天財則提高音量回稱:「你先聽一下,這很重要,聽一下!」並自稱引述水利專家李鴻源警告,指「堰塞湖水量仍多,發生5級地震或颱風豪雨,就可能再次潰壩」,強調情勢嚴峻,「這不是政見發表,這是非常重要的事」。

鄭天財昨(10/3)晚發言時,被災民不斷嗆聲。李柏毅攝 zoomin
鄭天財昨(10/3)晚發言時,被災民不斷嗆聲。李柏毅攝
林保署探勘隊今(10/4)日克服萬難抵達馬太鞍堰塞湖,隊員田宇綸指著湖水一端說「那邊是水進來的地方」。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zoomin
林保署探勘隊今(10/4)日克服萬難抵達馬太鞍堰塞湖,隊員田宇綸指著湖水一端說「那邊是水進來的地方」。取自Threads@uang__tasqusalaz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探勘超人 # 馬太鞍堰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