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肺癌公費篩檢僅列2類人 台大醫示警:可能漏掉一半以上患者

生活 醫藥
2025/08/13 19:39
賴昀岫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肺癌連續2年蟬聯「癌王」,衛福部自2022年導入公費篩檢,不過肺癌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直言,因為目前公費對象僅抽菸與家族史者,「有一半以上的肺癌患者無法被篩檢到」,呼籲擴大至所有50-65歲民眾,若第一次篩檢結果正常,每5年篩檢一次即可。

癌症希望基金會今天舉行「健康台灣 全球領航──精準啟動肺癌早篩早治新紀元」記者會。梁建裕攝 zoomin
癌症希望基金會今天舉行「健康台灣 全球領航──精準啟動肺癌早篩早治新紀元」記者會。梁建裕攝

📌 本文摘要重點 (這是什麼?)

  1. 1. 目前公費肺癌篩檢僅限抽菸與家族史者,恐漏掉逾半數患者。
  2. 2. 台灣肺癌連續21年為癌症死亡首位,占癌症死亡人數五分之一。
  3. 3. 建議擴大篩檢至50-65歲全體民眾,正常者每5年篩一次。

肺癌連21年高居癌症死亡人數首位

衛福部2024年十大死因統計,肺癌已連續21年高居癌症死亡人數首位,占癌症死亡總人數的五分之一,且肺癌在發生人數、死亡率等,均為所有癌症之最,國健署自2022年7月起,率先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導入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今年起再進一步擴大。

癌症希望基金會今天舉行「健康台灣 全球領航──精準啟動肺癌早篩早治新紀元」記者會,邀集國內頂尖肺癌防治權威齊聚,並串聯全台醫學中心多位肺癌治療專家,齊心響應肺癌早篩早治,目標以台灣防治成功經驗為國際樹立全新標竿。

中研院士陳建仁說,如何幫助病人順利接軌精準診斷與早期治療,成當前台灣肺癌防治的關鍵課題。梁建裕攝 zoomin
中研院士陳建仁說,如何幫助病人順利接軌精準診斷與早期治療,成當前台灣肺癌防治的關鍵課題。梁建裕攝

篩檢率提升 連帶增加影像判讀及診斷量能負擔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桃園長庚紀念醫院院長楊政達說,篩檢率提升後,也增加影像判讀及診斷量能負擔,AI數位工具的導入可提升診斷效率與準確度,目前也有預測型AI可分析LDCT影像,預測受檢者未來6年內罹癌風險,將來技術發展成熟將能有效辨識高風險族群,加強追蹤與早期介入。

陳晉興點出,相較於大腸癌與乳癌的普篩,肺癌篩檢之所以設下較高門檻,主因是預算考量,因爲LDCT檢查成本相對較高;但45-65歲多半是家庭主要生產力,「不管是小孩沒了爸爸、小孩沒了媽媽都很慘」,建議將公費篩檢族群擴大為50-65歲所有民眾,如未篩出異常,每5年篩檢一次即可,不用像高風險族群每2年篩一次。

台灣有超過一半的肺腺癌病人帶有EGFR基因突變,第1B至3期術後仍有45%-76%的復發機率6。陳晉興表示,高復發風險的病患更須積極追蹤、有效的輔助治療支持,呼籲政府前瞻性的將健保資源重心逐步轉向早期肺癌,包含基因檢測,並特別針對第2、3期,及第1B期具高復發風險,如EGFR基因突變)的病人族群,優先規劃完善的術後輔助治療。

衛福部長邱泰源說,未來政府將持續深化跨部會整合與政策創新,強化早期肺癌偵測與提升早期治療可近性。梁建裕攝 zoomin
衛福部長邱泰源說,未來政府將持續深化跨部會整合與政策創新,強化早期肺癌偵測與提升早期治療可近性。梁建裕攝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志毅則直言,第1期肺癌五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第2期也超過6成,但第4期就驟降剩1成,隨著早期肺癌發現比例持續提升,也帶動相應健保治療需求成長。

針對早期肺癌輔助治療的重要性,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王金洲指出,手術切除雖為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但必須結合積極的輔助治療策略和長期追蹤,方能有效降低復發與轉移風險,延長存活。

衛福部表示,國民健康署自2022年7月1日起,已將肺癌篩檢納入我國第五癌篩檢,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LDCT檢查服務,適用對象為具肺癌家族史的45至74歲男性或40至74歲女性,且其有血緣關係的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的民眾,及50至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仍在吸菸或戒菸未達15年的重度吸菸者。

肺癌專家齊聚,呼籲肺癌早期篩檢、精準診斷、早期治療無縫接軌。梁建裕攝
zoomin
肺癌專家齊聚,呼籲肺癌早期篩檢、精準診斷、早期治療無縫接軌。梁建裕攝

◎加入小知族,喝免費咖啡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LDCT # 肺癌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