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隨機殺人犯前科曝 精神醫:司法人力與系統須轉身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苗栗市昨日(10/2)發生隨機砍人,邱姓男子10年前也曾砍傷4人,今年3月出獄後屬一般毒品列管人口,沒想到再度犯案刺傷2名女童、1名男子。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李俊宏表示,有些國家在毒品犯介入上會結合社區矯治概念,但司法人力與系統優化所費不貲,台灣這幾年快速轉型產生許多副作用,系統要跟著轉身,才有機會面對未來更多挑戰。
邱姓男子自13歲起施用海洛因、有竊盜前科,2015年12月25日因弟弟和鄰居起糾紛,想幫弟弟出氣卻找不到鄰居,持利剪隨機攻擊路人,警員圍捕也被猛刺,造成4人受傷。邱男入獄8年多,今年3月出獄,屬一般毒品列管人口,由衛生局心理健康中心開案管理和輔導,竟在昨日又犯案。
根據邱男過去的司法判決書,當時精神鑑定犯案時並無明顯精神或情緒症狀,否認當下有幻聽幻覺,現實感以及認知功能無明顯障礙,除了安非他命使用外,並沒有被診斷有明顯的精神病或情緒症狀,所以後續並沒有被減刑或免刑。
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有的案子是病人生病造成,有的案子是病人也是壞人互相影響,有的案子則單純是壞人行為。有些人出獄後還是回到原先的交友圈、生活方式,一樣暴露在使用毒品的高風險情境,回到慣用暴力的環境,像是幫派或不良行業,遇到類似的風險因子就會產生類似的風險行為。
李俊宏說,有些國家在毒品犯介入上會結合社區矯治概念,透過司法強制力的延續,讓其回歸社區在監督下,減少復用的機會,但這樣的作為會牽涉社區端的司法人力與系統優化,看過去歐美國家的例子所費不貲,最終,這就是社會的決定。
「台灣這幾年處於快速轉型期,國家發展的歷程中也產生許多副作用,系統要跟著轉身,才有機會面對未來的許多挑戰」李俊宏直言,特別是要兼顧人權,又要維護社會安全,這相當不容易,醫療能做其中的一部分,但醫療以外的,恐怕就需要網絡協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