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校事會議挨批濫訴、小案大辦 人本反駁:僅千分之六教師被調查

出版時間:2025/10/16 17:55
生活 文教
六百 文章
人本指出,每年僅不到千分之6的老師接受校事會議調查,並非浮濫。梁建裕攝 zoomin
人本指出,每年僅不到千分之6的老師接受校事會議調查,並非浮濫。梁建裕攝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不適任教師處理設有「校事會議」機制,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日前批評,校事會議有濫訴、小案大辦情況,呼籲廢除。不過,人本教育基金會今(16)日強調,每年僅不到千分之6的老師接受校事會議調查,並非浮濫,而是常態監督機制,且最終沒有解聘、停聘案件,未必是「小案」,反對廢除校事會議而無替代方案。

全教總日前批評,設立校事會議以來出現濫訴、無差別受理等情況,最終達到停聘或解聘程度案件僅3.3%,且出現小案大辦情況,卻耗費大量行政資源與人力,更打擊教師士氣,呼籲廢除校事會議制度。

人本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全教總說法從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來看,並不成立。

人本解釋,113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教師人數22萬9647人,校事會議一年受理1124件,每年接受校事會議調查的教師,僅占不到千分之6,此比例在任何工作領域中,都難以被稱為「浮濫」,反而應視為制度運作下的常態監督,是確保專業與倫理的基本機制。

全教總先前召開記者會,呼籲廢除校事會議制度。資料照。全教總提供 zoomin
全教總先前召開記者會,呼籲廢除校事會議制度。資料照。全教總提供

人本也舉例,台北市每年約8000件教育相關投訴,進入校事會議僅58件,受理件數51件,代表投訴後進入校事會議處理的比例僅約千分之7,顯示出,透過溝通協調、教育主管機關對投訴初篩,或進一步晤談,絕大部分投訴案件都有先做篩減,校事會議確實成為最終手段,全教總所稱校事會議「高受理、高啟動」的說法,顯然是撇除原始投訴數量這個重要數據,而導出的不合理結論。

此外,人本認為,全教總所稱的「小案大辦」不全然符合事實,多起涉及學生受傷或明顯違反《兒少權法》的案例,校事會議調查結果僅認定為「輕微不當管教」或「申誡一次」。

人本認為,絕大部分投訴案件都有先做篩減,校事會議確實成為最終手段。圖非當事人。梁建裕攝 zoomin
人本認為,絕大部分投訴案件都有先做篩減,校事會議確實成為最終手段。圖非當事人。梁建裕攝

人本舉例,高雄青年國中代理老師用曲棍球桿打傷5位學生,還被社會局以違反《兒少權法》開罰,校事會議卻認定是情節輕微的不當管教,僅申誡一次;新北市蘆洲某國中,班導師連續多天處罰學生上百下開合跳,導致學生心悸住院,校事會議調查僅建議老師考核處分。

人本強調,解聘、終局停聘的數字偏低,恐怕是代表,校事會議調查人才資料庫具教師身分者仍占大多數,目前校事會議對嚴重程度判斷,仍然較為偏坦教師,在這種情形下,說解聘數量不高就是小案大辦,難稱公允。

人本批評,全教總以偏離公眾認知的錯誤數據解讀,以偏概全的方式批評制度,並呼籲「廢除校事會議」,卻未提出任何替代監督機制,這樣的立場,並非全國教師共同意見,也無助於教育專業的公信。

人本批評,全教總以偏離公眾認知的錯誤數據解讀,以偏概全的方式批評制度。王良博攝 zoomin
人本批評,全教總以偏離公眾認知的錯誤數據解讀,以偏概全的方式批評制度。王良博攝

人本說,任何制度缺失都應設法持續改善,願意提供經驗與建議,協助讓校事會議制度更公正、透明、獨立,有效化解衝突,若有其他制度設計能更有效達成公正調查、同時保障師生雙方權益,也都可作為討論方向,但僅以「廢除」為主張,而不提出具體替代方案,等於讓教育現場回到過去校內自查自評、難以問責的狀態,無助教師專業倫理及專業地位建立,也使學生遭受權利侵害時求助無門。

◎加入小知族,喝免費咖啡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校事會議 # 濫訴 # 人本 # 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