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波、音波拉提別太頻繁 肌膚修復不夠恐整張臉垮掉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愛美過頭當心整組壞掉!愈來愈多人尋求電波除皺和音波拉提,但不適合兒童或孕婦、裝有植入式心律調節器或心臟去顫器、治療區域有開放性傷口、感染或嚴重皮膚病、顏面神經異常等族群,醫師也提醒,有些人怕痛選擇舒眠麻醉,其實痛感反饋很重要,才能避免燙傷,每次音波治療應間隔一年,太頻繁可能讓筋膜脆化,最後整張臉垂下來。

林口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王芳穎表示,電波或治療前需告知完整病史,如有金屬植入、心臟疾病、神經異常、懷孕等不建議接受電波除皺或超音波拉提治療,電波的電流會影響植入性電子裝置造成生命危險;音波可能會打到神經,如果原本顏面神經已經有異常,不建議用太深的探頭去打且要小心避開神經,近期曾進行顏面手術也會影響癒合。
治療前一週也要避免果酸、雷射和換膚等刺激性產品和療程,電波治療當日身體不要佩戴任何金屬飾品,治療當天保持肌膚乾淨,因為妝容會影響熱能傳導。
電波治療最令人擔心出現水泡或結痂,王芳穎指出,起水泡是因為燙傷或灼傷,每個人適合的能量不同,電波是容積式加熱,有些人的皮膚電阻比較高,電流過去蓄熱比較快,用比較低的能量就可以在電阻比較高的皮膚上達到足夠的治療效果。
因此,電波治療過程的病人痛感反饋很重要,王芳穎表示,在治療過程中不斷詢問病人是否可以接受這樣的熱痛感,病人如果可以接受,就代表適合這樣的能量,不要再往上加,如果沒有痛感反饋,用高能量打每一個病人,有些人就會燙傷,因為每個人的皮膚電阻不一樣,不可以使用同樣的能量。

音波拉提加熱溫度比電波高,主要作用在筋膜層,如果不是合格機器或不熟悉機器的人操作,在神經的地方反覆加熱可能造成神經損傷,王芳穎說,神經損傷是音波拉提最嚴重的不良反應,可能造成臉部不對稱,輕則幾天時間恢復,嚴重一點需要三個月到六個月時間恢復,不過目前追蹤的個案臉部歪斜都有恢復。
愛美是人的天性,但王芳穎提醒,太頻繁打音波,筋膜一直被加熱卻沒有讓它有時間修復,筋膜會脆化,之後老了想做拉皮手術,筋膜失去彈性可能一拉就斷,最後變成整張臉垂下來,所以無論是電波或音波治療,每次療程應間隔至少一年,讓肌膚好好修復。

食藥署再次提醒,在接受電波除皺及超音波拉提治療前,應注意以下三個要點:首先,民眾應選擇合格醫療院所;第二,應與具執業登記之合格醫師討論,並確實告知病史,由專業醫師依個人健康狀況,審慎評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及醫療器材;第三,在施作療程前,應確認所使用之醫療器材經食藥署核准。
電波除皺及超音波拉提設備皆屬於第二等級醫療器材,食品藥物管理署對其上市前審查均嚴謹把關始核予許可證。如需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產品相關資料,可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 ( http://www.fda.gov.tw>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西藥、醫療器材、化粧品許可證相關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