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廣興橋「沸騰區」吞3人滅頂!專家:水流像颱風眼內捲 逃命3關鍵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新北市新店區廣興橋下北勢溪粗坑壩附近昨(7/8)發生民眾溺斃意外,不僅如此,新北市消防局第四大隊直潭分隊前往救援時,37歲消防員吳恩碩、36歲消防員張敬謙不幸因救援船艇在水壩下沸騰區翻覆而殉職。此意外至今已造成3人死亡。
對此,消防署急流教官林育呈指出,消防員因受困在沸騰線內側,被滾輪流往內帶,才釀成此次意外。一旦受困沸騰區,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可以個人浮力在現場待援,若第一時間幸運可試著往外游離沸騰線,若游不出,就等待備援人員。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授陳義雄則分析,此起意外發生在最危險的「白泡區」,就像蛋捲式渦流,主要是水流大,造成的反向渦流也很大,捲軸就像是大的颱風眼。

本文重點摘要:
1.廣興橋水壩「沸騰區」釀3死悲劇。
2.危險滾輪流像「颱風眼」將人捲入。
3.專家強調應避免靠近,若受困應往底層順流游出才是保命關鍵。
整起意外發生在8日下午4時許,新北市新店區廣興橋下游有民眾玩SUP溺水,新北市消防局第四大隊直潭分隊獲報,出動4名警消、1名義消前往救溺,但救援途中,船艇卻翻覆,其中消防員吳恩碩(37歲)、張敬謙(36歲)不幸殉職,溺水的陳姓民眾(58歲)也宣告不治。此意外至今已不幸造成3死,還有一名義消還在加護病房和死神搏鬥。
臉書戶外活動粉專「山、水與浪人」分析,每個瀑布潭都有沸騰區,就是潭面冒泡的那區,瀑布下都會有座被水壓長久侵蝕出的深潭,瀑布強大的水壓落下會對潭面造成一股向內拉的水壓力。

消防署急流教官林育呈向《知新聞》表示,現場主要是一個低平水壩所形成的沸騰線,低平水壩就是人工建築的規則性水壩,壩頂、壩底會有高低落差,讓水流反作用力反射,一個往內滾、一個往外滾,規律滾輪流就會形成一條很長的沸騰線,若人陷在往內滾的區域,就會被反覆往下壓,若有浮力還有可能浮上岸,若掉入沸騰線外側,就會被水流沖到外圍,就比較平安。
沸騰線(boiling line)是區分回流和流出水的獨特特徵。此區域的水看起來像鍋子裡的水沸騰一樣冒泡。
林育呈說,消防員裝備是正確的,當下沸騰線變寬,從外頭看無法了解,人從上面下來就會受困在沸騰線內側,消防員不小心進入此區域,才會被滾輪流往內帶進去,才釀成此次意外。
林育呈提醒,當然不要接近最好,但他也提出三點關鍵,第一、完整訓練,第二、下水裝備健全以及團隊裝備健全,第三、要有備案,若救援失敗後,要有後備方案救出搜救人員。
若不慎受困沸騰線自救方法?林育呈表示,像是消防員有受過專業訓練,以個人浮力可以在現場待援,若第一時間幸運可以試著往外游,若離開沸騰線就可以游出去,若游不出,可以等待備援人員,或是等待上游的人把水壩關掉,讓水流變小、沸騰線消失,就可以脫困。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授陳義雄指出,此起意外就是發生在最危險的「白泡區」,這是在水壩才會造成的危險水域,就像蛋捲式渦流,但此次致命原因主要是水流大,造成的反向渦流也很大,捲軸就像是大的颱風眼、暴風半徑大,捲的暴風半徑很大,就會把人捲進去,如果只是涓涓細流,就是小熱帶低壓,就不會把人捲進去。
陳義雄表示,捲流前端是「白泡區」,因波流反向,所以人會被吸下去,因為在上面無法脫逃,水往下拉的力量,會把人往壩的方向捲下去,要到底下才有順流可以游出去,因為上面出不去,若不游走,人就會被捲進去。
陳義雄指出,事發畫面顯示,那艘SUP也沒辦法飄走,一直在附近漂流,但人已經被捲下去了,所以搜救隊員去到現場也是翻船,翻船後有人沒浮上來,5個人只有2、3個人浮上來。
若不慎掉進「白泡區」,陳義雄提醒,上面都是逆流,但消防員捲進去後游不出來,因為救生衣有浮力,導致人根本出不來,救生衣剛好往上浮,剛好卡在中間不浮不沉,若離開15-20公尺就沒問題,要到底層游出來,因為下面才是順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