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輪值執行長楊秋瑾:AI是「科技文明轉折點」 不會泡沫更不是一時熱潮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鴻海輪值執行長楊秋瑾今(26日)表示,許多人誤解AI僅僅是一個工具,但實際上它正處於發展初期,未來將深入所有人的生活與產業。楊秋瑾說,AI與歷史上的蒸汽、電力、電腦、網路等重大科技轉折一樣,這些技術在初期都曾面臨泡沫化的質疑,但最終都結構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與思維方式,AI也將如此。
看「錢往哪裡流」佐證AI的長期趨勢
楊秋瑾今天出席經濟日報主辦的「2025創新論壇」,針對AI智慧應用新革命,她認為,應該要看「錢往哪裡流」來佐證AI的長期趨勢,全球5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加上Tesla,預計在未來幾年將投入超過6千億美元,沒有企業會對一個泡沫投入如此龐大的資金,這證明了AI是一場真正的、結構性的長期產業革命。
AI對算力的巨大需求將不僅改變硬體設備,更會衝擊能源結構與商業模式。楊秋瑾舉例,鴻海在台灣投資14億美元(約新台幣420億元)建立算力中心,而OpenAI和Tesla甚至考慮自建電廠以滿足需求,這些都顯示AI的影響是全面性的,企業必須擁抱此趨勢。
AI仍處於「山腳下」的起步階段
楊秋瑾也引用OpenAI創辦人Sam Altman的說法,AI的發展速度正在加速,但現有的硬體與基礎設施無法滿足未來需求。這為鴻海等硬體製造商帶來了巨大契機。即使目前AI看似熱潮洶湧,但實際上整個產業仍處於「山腳下」的起步階段,未來市場規模難以估量。
楊秋瑾也說,台灣在AI浪潮中的機會與角色,首先是台灣具備強大的AI硬體優勢,台灣企業在全球AI伺服器代工市場中佔據90%的份額,並在先進製程晶片製造方面擁有68%的市佔率,證明台灣在科技製造整合實力上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鴻海引領台灣企業「抱團出海」
楊秋瑾表示,台灣可以成為全球最可信賴的AI合作夥伴,台灣應憑藉其硬體優勢和製造實力,成為全球在AI領域最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這需要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共同努力。
楊秋瑾也說,鴻海引領台灣企業「抱團出海」,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利用其全球資源和電電公會理事長的身份,發起合作專案,帶領台灣中小企業共同拓展海外市場,旨在改變過去單打獨鬥的局面,提升整個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