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筆試、場考仍拿不到機車駕照!2027年10月再增2要件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交通部精進駕照管理3大策略17項措施,針對新手考照部分,2026年9月實施機車道路駕駛訓練,並於2027年10月進行機車分區試辦道考,換言之,現行考取機車駕照只需通過筆試、場考就可立即取得駕照,但未來2027年10月起,通過筆、場考只能先取得學習駕照,需參與機車駕訓班,並完成路考才能真的獲得駕照。 2025/10/01 18:16 生活 交通
駕照管理新制上路時程曝!實施機車路考訓練 增未成年無照再犯上課6小時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余姓老翁4/19在新北市三峽駕車暴衝,包含自己在內釀4死12傷憾事,交通部加嚴駕照管理改革3策略17項措施,其中,汽機車考照加嚴新增10項措施,包含筆試全換選擇題、大型小型車場考增加停讓項目、實施機車道路駕駛訓練、未滿18歲無照駕駛再犯班、小型車路考增路線數並延長及無號誌路口等。 2025/10/01 15:00 生活 交通
懶人包|北市公館圓環正交路口今通車 汽機車、公車動線一次看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公館圓環」羅斯福路與基隆路口改為正交路口,今(29)日上午6時起正式通車,台北市交通局提醒,請用路人注意行車動線調整,依現場標誌標線及號誌指引行駛,而羅斯福路大客車專用道(公車專用道)平面化後,部分原有轉向需求而行駛路側車道之公車路線將調整進入專用道,以提升公車行駛效率,減少路側停靠交織干擾。 2025/09/29 15:14 生活 交通
淡江大橋最後一塊拼圖曝光 9/16上午10:45啟動合龍儀式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全國矚目的淡江大橋建設邁入最後關鍵階段,是台灣北部重大交通建設的重要里程碑,主橋合龍將於今(9/16)上午10:45進行啟動儀式,完工後淡水與八里間交通不需再繞道關渡大橋,可縮短約15公里,相當25分鐘路程,交通部長陳世凱日前透露,盼明年5/9舉行通車典禮、5/12正式通車。 2025/09/16 08:14 生活 交通
忠孝橋死亡車禍!騎士撞分隔島噴飛快車道 遭兩車撞擊喪命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忠孝橋台北端機車道,今天傍晚發生一起死亡車禍,一名騎士自撞分隔島噴飛至快車道,慘遭兩車撞擊,騎士人身彈飛掉落機車道上,當場沒有生命徵象,緊急送醫急救,仍傷重不治。據了解,死者沒帶身分證件,警方正依車籍資料找尋家屬到院指認。 2025/08/18 20:11 社會 突發現場
曹興誠批民進黨推託!只想當不負責「側翼」 籲志工放下8/23罷免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針對昨(27)日落幕的國民黨立委「大罷免」案全數未通過,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今(28)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儘管罷免案未能成功,但他喊話「贏了這麼多,我們哪有輸?」曹興誠強調,此次罷免的訴求是「抗共保台」,能讓眾多支持者站出來表態抗共,已是一大成功,並認為罷免過程促使國民黨立委澄清立場、甚至公開「反共」。但是罷免後期他眼見民進黨推託,只想當不用負責的「側翼」,就感到不妙。至於8/23 的罷免,勸大家放下,讓民進黨去努力吧。那是藍綠對決的仗,我們打不起! 2025/07/27 12:26 社會
有片|21歲女騎車外送飲料!慘遭堆高機削頭奪命 驚悚瞬間曝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台南學甲昨天發生驚悚死亡車禍,一名21歲女店員外送飲料途中,遭堆高機前牙擊中頭部,當場摔車落地,失去呼吸心跳,送醫仍不治。警方初判,堆高機違規行駛一般道路,且穿越馬路也未禮讓來車,將進一步釐清肇事原因與相關責任。 2025/07/04 16:50 社會
驚悚片|騎士慘遭貨櫃車撞輾爆頭亡!店家:車道設計害枉死 「劃完車禍不斷」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台南永康台1線今天上班時段傳出驚悚死亡車禍,1名騎士自機車道切向外車道,突遭後方貨櫃車撞倒,巨輪隨之輾過頭部,當場身亡。附近住家感嘆,自從劃設機車左轉專用道後便大小車禍不斷,如今造成騎士被迫與大車爭道枉死,呼籲相關單位正視。 2025/05/07 17:26 社會 突發現場
人行道鋪面更新!中和秀朗橋改善工程 3階段2個月施工人車改道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為提昇新北市中和秀朗橋人行道鋪面品質,新北市養工處以3階段兩個月時間施工,從本月15日至6月13日每日晚上10時至翌日清晨6時許,封閉中和往新店方向機車道,以及全天封閉往新店方向人行道,以利進行鋪面更新,提醒用路人改道行駛。 2025/04/13 17:04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北市科技執法|3大搶錢路段曝!內湖這處狂開5.5萬件 苦主哀號:1個月中4張 【記者林志青/台北報導】為強化交通安全、減少交通違規,政府透過科技執法取締交通違規,台北市警局交通警察大隊向《知新聞》表示,台北市目前共設置科技執法設備89處,去年1至12月科技執法取締共計36萬5091件,3大舉發件數最多的路口中,以內湖好市多附近的民權東路和舊宗、行忠路口居冠,年開5.5萬件,違規態樣以不依規定轉彎取締最多,跨越槽化線居次。一名曾在該處被科技執法取締的網友,就發文提醒民眾「直行千萬別走內車道」,意外釣出更多苦主,抱怨1個月在該處被開4次罰單。 2025/03/26 11:53 社會 突發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