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嚴查「買單出口」終結亂象 隱藏3大風險恐吃牢飯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中國國家稅務總局今年7月公告,將“買單出口”納入規範監管。「買單出口」指的是沒有進出口權的企業或個人,通過購買其他公司的出口單證(如核銷單、報關委託書等)完成出口流程。KPMG稅務投資部China Practice執業會計師劉中惠指出,實際上,買單出口的風險早已遠超“便利”,很多人以為取得報關資料交給報關行就「萬事大吉」,卻忽略背後隱藏的層層風險。 2025/09/13 15:26 財經 政策法規
工總發表2025白皮書提4大當務之急 能源、缺工問題刻不容緩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全國工業總會今發表2025年工總白皮書,面對美國加徵關稅、地緣衝突加劇、人工智慧技術及產品需求蓬勃發展,台灣產業面臨多項挑戰與機會,針對「產業發展」、「能源暨環境」、「賦稅暨金融」、「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國際經貿」、「兩岸政策」、「智慧財產權」七方面,提出35個議題,138項政策建議。 2025/09/02 11:59 財經 產業脈動
新版財劃法修法爭議懶人包 4大QA一次看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今年3月21日經總統公布施行,財政部依新法規定公式及分配指標完成設算,並保障獲配金額不低於今年度獲配數,雖多數縣市獲配金額翻倍,但仍出現不滿怨言。新法因條文所訂公式爆發無法全數分配等問題,《知新聞》整理修法緣由與爭議一次看。 2025/09/01 18:52 財經 政策法規
藍白《財劃法》出包!10縣市分配款「比預期少」 卓榮泰:公式計算有誤差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財政部昨公布各縣市政府明年度統籌分配款稅款和分配款數額,但有10縣市獲配金額比先前試算金額少,行政院長卓榮泰今表示,新版《財劃法》水平分配公式計算有誤差,導致連江縣稅款負成長,財政部先添補以彌平差額,後續將尋求解決之道,讓計算公式更公平。 2025/08/30 16:01 政治 黨政要聞
和泰車今年銷售目標維持16.5萬輛 指關稅影響部分消費者購車意願 和泰車今天表示,和泰車今年銷售目標未改變,乘用車、輕型商用車、以及商用車整體新車販售仍維持16.5萬輛,今年市占率目標持續挑戰36.7%。談到關稅變數,和泰車表示,靜待政府相關政策定案,今年台灣車市狀況,也需要靜待關稅等政策明確後逐步明朗。 2025/08/27 18:02 財經 產業脈動
有片|鳳凰電波、海芙遭破解!回收探頭流竄侵權10億 警官慘當白老鼠 【記者林志青/台北報導】關務署基隆關2023年查獲上溢國際非法進口鳳凰電波探頭,檢警追查發現,上溢不但進口醫美器材水貨,甚至破解醫美器材防偽機制,讓原本「一次性」的醫美耗材,搖身一變成為「可重複使用」的耗材。粗估鳳凰電波、美國音波及海芙音波因此損失10億元,刑事局智慧財產權偵查大隊為讓「回收探頭」曝光,還派出男警上門體驗,順利逮捕黃男等共12人,法官最後裁定羈押黃姓兄弟3人。 2025/08/26 19:08 社會 突發現場
高溫引爆「蛋蛋」危機!奇美醫院揭恐怖影響 6習慣提振雄風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高溫不只會中暑,還可能令男性「當機」!台南永康奇美醫院透過透過動物實驗研究發現,高溫會抑制大腦向睪丸發出的賀爾蒙指令,使得「精蟲工廠」無法順利運作,甚至會影響勃起硬度,呼籲高風險族群落實六大習慣,提振雄風。 2025/08/26 18:36 生活 醫藥
獨家|申請育兒租金補貼被討「1歲兒所得稅清單」!她傻眼斥刁難 中市府回應了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市一名洪姓媽媽,日前透過線上申請「台中市育兒租金補貼」,近日卻收到補正通知書,要求檢附1歲未成年子女「113年度總合所得稅各類清單」資料,洪婦疑惑表示,1歲小孩何來的生產能力,且兒子是去年7月出生,在去年底才5個月大,怎麼可能賺錢而有所得;另外洪婦平時仍須上班工作,還要挺著身孕舟車勞頓辦理一份「0所得」資料,批評市府補助制度「刁難」。 2025/08/26 18:23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帶脆折症基因!28歲人妻3度試管失敗 AI助攻讓她喜當雙寶媽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帶有「X染色體脆折症」基因的文姓女子,從28歲起嘗試三次一般試管療程皆以失敗收場,經台中茂盛醫院透過「第4代AI人工智慧試管嬰兒技術」與「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技術(PGD)」檢測,同時搭配受卵試管方式,終於在2年間順利迎來一對健康姐弟,求子歷程讓她與先生從「絕望」走向「希望」,凸顯受卵與基因篩檢在避免遺傳疾病中的重要性。 2025/08/26 17:51 生活 醫藥
離婚夫妻爭親權!國小兒真心話令人鼻酸 暖法官這樣勸諭 【社會中心/台北報導】夫妻離婚受傷最重的往往是孩子,尤其是上法院爭奪親權時,孩子被問到意願,往往會感到為難。北市一對夫妻向法院聲請酌定就讀國小兒子的親權,男童被問及意見時,吐露對爸爸和媽媽都喜歡,「喜歡的一樣多」、「希望能有全家一起出遊、用餐的家庭日」,如果可以,希望能回到以前,三個人住在一起,「但他們會吵架,做不到」,一席話令人鼻酸。 士林地院家事庭法官王昌國做出裁定後,也特地苦口婆心勸這對父母,「法院的判決只是孩子生命歷程的一個逗點,而不是親情的句點 」,酌定親權也沒有勝訴或敗訴可言,期盼父母暫時放下把孩子的傷痛做為指責對方的理由,脫離惡性循環,讓孩子重拾笑靨,內容感人。 2025/08/26 17:06 社會 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