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證實!坣娜肺腺癌撐4年享年59歲 「最後一天」在他懷中平靜離世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女星坣娜(本名蔡宜樺)先前傳出因胰臟癌去世,其丈夫薛智偉今發聲明,坣娜10月14日因肺腺癌逝,在她最後一天,薛智偉抱著她平靜離開,他表示,坣娜2021年出現咳嗽症狀,同年12月診斷出肺腺癌第4期,以堅強意志走過4年;家屬將於12月14日舉辦追思會。 2025/10/31 14:35 生活
白袍高血壓別放任不管 3成追蹤3年變成「真高血壓」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白袍高血壓」是指在家量血壓正常,到醫院就自律神經緊張而血壓升高,醫師提醒,白袍高血壓患者約三分之一在追蹤2-3年後會變成「真高血壓」,因此需留意自身的血壓變化,而非放任不管,即便已有真高血壓,在家測量的數據可供醫師參考,避免過量用藥產生頭暈、無力等副作用,甚至跌倒受傷。 2025/10/26 10:30 生活 醫藥
主動脈瘤8公分大!北榮免開胸成功拆彈 男子擺脫中風危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主動脈弓部瘤如不定時炸彈,不僅有破裂危險,亦增加中風風險。63歲謝先生20年前曾因主動脈剝離接受傳統開胸手術,後續追蹤發現弓部動脈瘤逐漸增至8公分,但二次開胸,手術風險極高,醫療團隊評估後使用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手術,傷口僅針孔大,術後恢復良好。 2025/10/25 17:56 生活 醫藥
周末精選|北車爆性侵、南京三民脫褲狼趴趴走民眾恐慌猛報案 警教女性自保之道 【記者林志青/台北報導】全台最繁忙的交通樞紐「台北車站」,近日發生街友性侵案,引起全國關注。難以想像三鐵共構、每日進出50萬人次的車站,竟在光天化日下發生街友性侵案;無獨有偶,捷運南京三民站周遭在14日晚間,發生徐姓街友吸強力膠後脫褲強拉女子案,還獲法官請回繼續趴趴走,讓松山區民眾人心惶惶,派出所並接到不少民眾通報看到徐男出沒的電話。 台北市婦幼警察隊提醒婦女人身安全注意事項,包括注意環境、保護自身、善用求助、手機快鍵及保留證據等,冷靜應對蒐證自保。 2025/10/18 07:00 社會 突發現場 突發現場
相隔1年同一天!2男星都因肺腺癌逝 6症狀要警覺「以為只是感冒或氣喘」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男星顏正國與汪建民相隔一年的10月7日,年紀正值5字頭的壯年時期,都因汪建民逝世。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與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肺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很多人以為只是感冒或氣喘而忽略,點出肺腺癌6項常見症狀,若能提高警覺「第一期治癒率高達八成以上」。 2025/10/11 22:34 生活
顏正國肺腺癌逝!「2類飲食習慣」快戒掉 營養師揭研究示警:助癌細胞狂長擴散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藝人顏正國昨(7日)天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令演藝圈好友及影迷不捨。肺腺癌患者年輕化引起醫界注意,甚至不少病患不吸菸、無家族病史。營養師呂美寶表示,最新2025年3月《Nature Metabolism》權威期刊的一項研究,揭露「飲食」也可能是促進肺腺癌的幕後推手! 2025/10/08 17:40 生活 醫藥
機捷衝突!「檳榔伯」月台抽菸疑攻擊保全 不只被罰1500元還被檢舉1事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有民眾目睹今天上午桃園捷運有乘客不滿抽菸被阻,和保全發生衝突,甚至做出攻擊行為。桃捷公司澄清保全未受攻擊,已依法開罰在月台嚼食檳榔的乘客1500元,並依據菸害防制法向桃園市衛生局提出檢舉。 2025/10/08 12:20 社會
藝人顏正國汪建民同日期病逝!肺腺癌年輕化 醫提醒3族群定期篩檢 藝人顏正國10/7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讓不少人相當震驚。其實演藝圈前輩「鐵頭哥」汪建民,也才在去年10/7同樣因肺腺癌離世,享壽56歲,且汪建民是前年11月被診斷出肺腺癌第四期,短短不到一年癌細胞侵蝕全身骨頭病逝,讓家人十分悲痛。醫師提醒,近20年開始出現不抽菸的肺腺癌患者,不少是女性,並有年輕化趨勢,建議三危險族群應定期檢查。 2025/10/07 20:50 生活 醫藥
莊人祥自曝罹胃癌「祖上有燒香」穩定恢復 國健署揭9成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次長莊人祥證實,去年初疾管署署長任內診斷出胃癌,目前恢復得很好。根據2022年癌症登記及2024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十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也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降低罹癌風險。 2025/10/05 10:59 生活 醫藥
去年超過2.3萬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醫揭一族群人數近年上升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2024年共有2萬3276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40-60歲男性,在最近五、六年有上升的趨勢,更有不少人不到40歲就倒下,一大風險因子就是抽煙,醫師指出,吸菸者本身發生心肌梗塞、心絞痛等心臟疾病的風險,比沒有吸菸者高出2-4倍,提醒有三高問題或家族病史的民眾,規律運動;定期檢測血壓、血脂與血糖;善用行動裝置監測心律;「最重要的是盡快戒菸」。 2025/09/29 16:47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