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生殖國際醫療成長2.25倍 49歲日女偕法籍夫來台借卵求子 

生殖國際醫療成長2.25倍 49歲日女偕法籍夫來台借卵求子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球不孕症盛行率約為17.5%,亞太地區盛行率更高達 23.2%,衛福部統計,2024年國際患者來台進行生殖醫療的人次,比2022年成長2.25倍,台灣試管嬰兒之父曾啟瑞分析,台灣生殖醫療技術成功率是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價格合理且醫療法規健全,觀察來台病人以中國、香港、美國、日本、加拿大占大宗。
人工生殖補助款免列入所得 自費要抵稅得在這89家機構

人工生殖補助款免列入所得 自費要抵稅得在這89家機構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為搶救出生率,政府祭出多項生育獎勵措施,但卻有些試管家庭,面臨人工生殖補助款項無法免稅困境;衛福部表示,民國110年7月起擴大不孕症夫妻人工生殖技術補助,且免將補助款項列入個人綜合所得稅進行申報,目前已有5.8萬對夫妻獲補助撥款、補助金額達新台幣66.98億元;如要將自費部分納入所得稅列舉扣除額,則必須在89家指定人工生殖機構進行療程。
台股綠到發寒!患者上門求醫 慘到想捐精、包皮換營養金

台股綠到發寒!患者上門求醫 慘到想捐精、包皮換營養金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川普關稅引爆全球股災,台股昨(7日)血流成河,收盤殺2065點史上最慘,逾1700檔股票跌停。泌尿科醫師戴定恩透露,昨有患者做包皮、結紮手術時,還問是否可賣包皮或捐精,想賺個營養金,苦哈哈的說「一片綠油油的…不賣點包皮都快沒飯吃了啦!」國內生殖醫療院所指出,捐精營養金8000元,但需符合條件及完成流程後,才能拿到營養金。
生技投資教主專訪2|林羣走過7次上市紅毯 曝解盲失敗還上市祕辛

生技投資教主專訪2|林羣走過7次上市紅毯 曝解盲失敗還上市祕辛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全福生技董事長林羣早期為投資銀行家,從金融業轉戰電子業,退休後又進入生技業,已走過7次上市紅毯,大概是官員之外,走紅毯最多次的公司負責人,原已退休兩次的資本市場老兵,大可過著悠哉的生活,為何又重出江湖、扛起一家眼睛新藥小公司擔任負責人呢?
兒童非商品!代孕者權益遭忽視 民團籲脫鉤《人工生殖法》

兒童非商品!代孕者權益遭忽視 民團籲脫鉤《人工生殖法》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代理孕母爭議大,多個婦權團體今日(12/5)立法院外抗議藍白兩黨立委所提出的《人工生殖法》修法版本,痛批草案中生殖醫療機構淪為球員兼裁判,對於高風險代孕行為缺乏限制,剝奪代孕者中止懷孕的自主權,代孕廣告未被禁止,埋下商業化隱憂,罰則過輕,無法有效打擊違法行為。
泰馬觀光醫療急起直追!台灣開放不全面 醫憂喪失競爭力

泰馬觀光醫療急起直追!台灣開放不全面 醫憂喪失競爭力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不能光靠半導體護國神山」,醫界表示,觀光醫療可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新加坡本來就努力在做,近年泰國和馬來西亞也急起直追,東南亞來台就醫人次目前仍無法彌補損失的中國客源,觀光醫療需要刻意投入資源推行,我國若開放腳步不夠快,將逐漸喪失競爭優勢。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