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精選|日本10月高達87人遭熊襲 「今後恐有熊冬眠季節還在人居地區覓食」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日本今年秋天各地頻傳有熊出沒,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統計,光10月就有至少87人遭熊攻擊受傷,其中7人不幸喪命,不同於過往熊襲大多發生在罕有人跡的山區,今年高達7成受害人是在住宅區周邊遇襲,京都嵐山竹林小徑、岐阜縣白川鄉合掌村等知名景點也有熊出沒,日本民眾和外國遊客人心惶惶,已有外國政府提醒民眾赴日旅遊要小心熊。 2025/11/02 08:00 國際 熱搜話題
泰國王太后詩麗吉薨逝 享壽93歲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泰國王室公布,泰王瓦吉拉隆功的母親、王太后詩麗吉昨天(10/24)晚間9時21分在朱拉隆功醫院安詳辭世,享壽93歲。總理阿努廷已取消前往馬來西亞參加東協峰會,內閣官員今將開會討論喪禮細節。 2025/10/25 11:19 國際 東協萬象
新北前議員張瑞山逝世、享壽71歲 女兒張維倩繼衣缽訴「與父最後時光」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新北市前議員張瑞山10月18日逝世,享壽 71 歲。女兒張維倩也是現任新北議員昨(22日)悼念「親愛的爸爸,祢是我的山。」父女相伴最後時光,他總是叮囑她,「不要耽擱工作,要把事情做好,才對得起支持我們的鄉親。」下周四(30日)在新北市立殯儀館舉行奠禮。 2025/10/23 09:50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外國人來台3大主因曝 台北市擁5大優勢成居住首選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台灣觀光創新協會參考趨勢民調執行的《外籍人士宜居城市調查》,結果顯示,工作42.0%、觀光35.8%與留學16.4%是外籍人士來台三大主因,其中超過六成六受訪者停留時間達一年以上,顯示台灣正從短期旅遊地轉型為長期定居首選,台北市以96%榮登外籍人士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其次為桃園市65.3% 與新北市63.6%,選擇台北市的主要原因包含,交通便利81.4%、就業機會67.4%,還有文化多樣性、教育資源、語言服務等優勢。 2025/10/19 12:40 生活 旅遊
團結愛心是「台灣精神」! 賴清德叮嚀救災超人注意安全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今在中常會談及花蓮救災,全國各地民眾自發到光復鄉當志工,化身鏟子超人、機具超人、清溝超人、水電超人等,無私互助精神不僅協助災區復原、感動國人,也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面對災害時的團結與愛心,這正是最值得驕傲的台灣精神。 2025/10/08 15:24 政治 黨政要聞
川普政策害到自家人 國際學生大量流失迫使學校裁員、削減開支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強硬的移民與教育政策,正讓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大量流失國際學生,不得不實施撙節措施。以芝加哥私立天主教名校帝博大學(DePaul University)為例,本學年秋季國際學生入學人數暴跌30%,校方已緊急通知教職員,將立即減少開支以應對危機。 2025/10/03 17:05 國際 寰宇要聞
AI搶走Z世代工作 LinkedIn執行長:學歷不再吃香 AI革命衝擊美國Z世代的風暴加劇,求職社群平台領英(LinkedIn)高層在舊金山一場談話中強調,未來職場高學歷族群不再吃香,要求具備AI素養的職缺在過去一年暴增70%;適應力是職場上最具價值的新貨幣。 2025/10/03 08:35 國際 熱搜話題
2030三高死亡率減1/3!靠我的餐盤減肥 莊人祥:健康不一定好吃但可活更久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台灣8月總人口超過2332萬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慢性病達850萬人,10大死因每年死亡20萬人,三高相關就占5個名次、達6萬人死亡,政府目標2030年之前將三高死亡率減少3分之1,而三高很多都是因為不良習慣、飲食、未適當運動等長期造成,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自曝年輕時就有痛風,又胖開始吃降尿酸的藥,減肥後雖然還吃藥但三高一切正常,他曾以國健署「我的餐盤」從80多公斤降到72公斤,但他也笑說「健康不一定好吃,但可以讓你活的更久」。 2025/09/21 14:02 生活 醫藥
美H-1B簽證費暴漲100倍! 微軟、Meta等大廠下令外籍員工迅速返美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中央社】美國總統川普將高科技工作者的H-1B簽證費用調漲100倍至每年10萬美元(約302萬台幣),簽證持有人若在21日規定生效後入境美國者,需補交費用。嚇得微軟、Meta等科技大廠下令持H-1B簽證的外籍員工迅速返美,這也使得今天從上海飛美國機票大漲,直飛洛杉磯經濟艙高達人民幣1.7萬元(約7萬台幣)。 2025/09/20 17:16 國際 熱搜話題
不滿被抹黑成波波醫師 美日牙醫聯盟轟衛福部淪打手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波波牙醫原指在波蘭等東歐國家的醫學系畢業生,不過留學美日牙醫系的學生家長今日控訴,本土小牙醫為了壟斷利益將美日牙醫系畢業生抹黑成具爭議性的「波波醫生」,得跟所有海外牙醫系畢業生排隊等實習名額,每年僅50個,有人一等十幾年變相懲罰,呼籲衛福部依法行政,別淪為打手。 2025/09/18 21:27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