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台灣深耕計畫搶手!首階核定247件 賴清德恩師欣慰「不遺漏任何偏鄉」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醫師總統賴清德力拼8年內提高國人平均餘命從79歲增加至82歲,且降低不健康餘命占比,行政院據此規劃5年期「健康台灣深耕計畫」,並向醫界徵求計畫,獲熱烈迴響,共計247件計畫經衛福部審核後通過。此項計劃專業審查總召集人、成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志鴻希望透過計畫,進行系統性改革,全面提升醫療環境,強化醫療韌性,醫療資源分配不再「大者恆大」,讓每一分資源都能用在刀口上,創造社會最大效益。 2025/08/26 22:00 政治 黨政要聞
大型研究:精液品質差恐少活2.7年! 醫點名「1飲食習慣」是元凶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一項追蹤近8萬名男性、長達50年的丹麥大型研究發現,精液品質與個人壽命有著高度相關,品質最好的男性平均壽命竟比最差者多了2.7年。醫師指出,男性不孕不只是生殖問題,更應被視為身體提早發出的「健康警報」,其背後可能潛藏著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風險,而選擇無糖飲料、低糖飲食,不只幫助控制體重,還能守護男性的攝護腺與性功能,甚至減少包皮炎,尿路結石。 2025/08/24 13:41 生活 醫藥
「台南幫」沈靜芬今就任國健署長 將精進《人工生殖法》修法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民健康署新任署長沈靜芬今日(8/1)就職,先前是成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因為是總統賴清德的成大醫學系學妹,被視為「台南幫」,在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中負責新興傳染病。沈靜芬致詞表示,未來持續擴大預防保健以及篩檢服務、落實人工生殖及還有生育補助、精進《人工生殖法》等3法修法。 2025/08/01 14:46 生活 醫藥
左腹痛1個多月!43歲男「無家族史」竟罹直腸癌第3期 醫揭生活習慣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43歲趙姓男子左腹疼痛和腹脹1個多月,雖然大便習慣改變,但無便秘或腹瀉,無血便也無家族病史,原本以為是一般的消化不良,就醫抽血及超音波、大腸鏡檢查,顯示直腸有1顆5公分腫瘤,讓趙男相當震驚、難以接受。經手術切除腫瘤後理學檢查,確診直腸癌第3期。趙男術後接受化學治療,降低復發風險並持續追蹤。 2025/07/29 12:34 生活
胃切一半還藏癌!八旬嬤停藥竟中鏢 醫曝復發關鍵「千萬別自行停藥」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一名八旬婦人因上腹部悶痛,原以為只是胃不舒服,連吃一個月胃藥未見改善,家屬警覺異常帶她就醫,竟確診二期胃腺癌。她接受半胃切除手術並持續口服化療,原本恢復情況良好,未料不到一年,回診竟又在殘留的胃部發現癌細胞,診斷為「殘胃癌」,追問之下才得知她因不耐副作用自行停藥,所幸經重新調整化療,目前病況穩定恢復中。 2025/07/19 15:57 生活 醫藥
大腸癌擴大篩檢!半年突破103萬人 較去年成長26%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大腸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死亡人數第3名,國民健康署自2025年起擴大大腸癌篩檢對象為45歲至74歲民眾及40歲以上有家族史者,實施半年受檢人數突破103萬,較去年同期成長26%,其中女性占6成較男性多。 2025/07/11 10:58 生活 醫藥
癌症連43年成國人死因之冠 攝護腺癌、卵巢癌死亡率上升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今天公布,癌症連續43年為國人十大死因之冠,其中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更是連續21年蟬聯國人癌症十大死因前三名,值得注意的是,前列腺癌和卵巢癌標準化死亡率上升。 2025/06/16 12:47 生活 醫藥
大腸癌篩檢擴大對象!今年已87萬人受惠 較去年增44%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今年起大腸癌篩檢對象擴大至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具家族病史者,統計截至5月底,大腸癌篩檢近87萬人次,整體大腸癌篩檢量也較去年同期提升43.57%。國民健康署提醒,篩檢結果疑似異常時要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多數息肉在發現當下即可切除,及早阻斷癌症發生或惡化。 2025/06/14 10:30 生活 醫藥
癌症死亡降低「先苦後甘」 陳時中:明年醫療費用多一點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少子化導致可負擔健保費的人口逐年減少,醫療支出較多的高齡人口愈來愈多,讓健保財務相當吃緊,若要在2030年達到癌症死亡率減少三分之一,行政院長政務委員陳時中認為,明年醫療費用應該要上升多一點,因為擴大公費補助癌症篩檢,篩出來就要治療並搭配健康管理,長期下來反而減少健保支出。 2025/06/07 19:40 生活 醫藥
輔大拚外交!贈友邦全球首創醫療產品 帛琉總統現身秀中文狂讚台灣 【記者林志青/台北報導】輔仁大學與附設醫院輔醫攜手推動外交,今天由校長藍易振代表贈送2台輔醫技轉研發的「輔大醫院棒磅秤」給友邦帛琉共和國,由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S. Whipps, Jr.)親自率團出席,除深化雙邊醫療合作,也顯示台灣醫療實力與民間交流的高度肯定。帛琉總統惠恕仁也感謝台灣人民和輔大的溫暖情誼。 2025/05/23 17:49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