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行美國水產品時機敏感!藍委轟黑箱 林靜儀否認為關稅談判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美國「對等關稅」將於8月1日生效,台灣爭取和日本一樣15%稅率,敏感時刻食藥署公布美國水產品「通過系統性查核程序」,藍委痛批美牛萊豬放寬是否為關稅談判條件,衛福部始終不透露任何訊息給人民和國會就是在搞黑箱。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日(7/31)表示,不清楚談判細節,但希望爭取最好關稅讓台灣經貿有較好發展。 2025/07/31 11:50 生活 醫藥
拒花蓮普發5萬 傅崐萁:民代恣意妄為、亂開支票蠱惑百姓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726大罷免國民黨大獲全勝,不少綠營支持群眾認為和普發現金有關,讓社群上出現不少聲音要求地方也仿效普發現金,其中民進黨花蓮縣議員胡仁順2月提案,要求普發現民每人51698元現金提案並通過。不過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則二度澄清,稱超徵稅收和《財劃法》修正完全是不同概念,民代恣意妄為非全民之福,亂開支票基本上就是蠱惑百姓,不要再用謠言蠱惑人民。 2025/07/31 11:16 政治 國會攻防
女公關信義區遭割喉!保護令沒力? 林靜儀:危險期可到庇護所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北市信義區夜店女公關昨晚遭前男友埋伏割喉致死,本月日前才發生土城家暴男當街砍死前妻和小姨子,社會不斷質疑保護令效力。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日(7/31)表示,除保護令,受害者在最危險時可安置到庇護所不讓加害者找到,男性在兩性關係挫折忍耐力值得關注。 2025/07/31 09:50 生活 醫藥
台灣大第9屆「種福電」今啟動! 捐歷年最高金額200萬元拋磚引玉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台灣大今宣布再度啟動「2025種福電」計畫,透過綠能與公益結合的群眾募資模式,將陽光轉化為公益支持的具體力量。今年以「Love Punch 拳力以赴,讓愛發光」為主題,邀請「台灣大運動家族」成員、奧運拳擊國手林郁婷擔任綠能大使。募資行動自8月1日展開,預計於短短61天內募集450萬元,建置189片太陽能板,總裝置容量達92.61 kWp。20年間可產出超過215萬度綠電、創造約700萬元收益,將愛心放大1.54倍,全數捐贈予「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台灣大也率先拋磚引玉,捐出歷年最高金額200萬元,號召全民點亮希望。 2025/07/30 18:00 財經 產業脈動
「家好月圓」!瑪利亞基金會中秋月餅義賣 籌建安老家園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中秋佳節將近,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今(29)日宣布推出「家好月圓」中秋公益禮盒,義賣所得將全數投入「瑪利亞心智障礙者安老家園」的籌建計畫。這項計畫旨在為邁入中老年的心智障礙者提供一個「老有所養」的安心住所,同時減輕長期承受照護負擔的家庭壓力。 2025/07/29 17:01 社會 地方大小事
不只1萬!桃園普發現金1.5萬?市府打臉「超徵34億」真相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昨有粉專發文指桃園超徵34億元,可普發現金1.5萬元。桃園市府澄清指出,113年度稅收決算結果較預算數多僅9億元,非網傳的34億元,且桃園在113年度是全國唯一無歲計賸餘縣市,顯示市府所有可用財源皆投入市政建設與民生服務。 2025/07/29 09:36 社會 地方大小事
財劃法修正新北將增374億! 侯友宜曝三大面向運用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財劃法修正,新北市統籌分配稅款預計可增加374億元。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受訪表示,將以「基礎建設、重大交通建設、社會福利」等三大面向推動發展,提升新北市居住環境,增進市民的幸福感與光榮感。 2025/07/28 14:28 政治
免巴氏量表請看護恐衝擊重症家庭 傷友嘆:真的不是要跟你們搶資源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下月起80歲以上長者、70歲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族群,免巴氏量表評估即可聘用外籍看護,初估增聘的外籍看護人數約10萬。社福總盟等8大民團今(28日)疾呼,將導致重症家庭聘不到外籍看護,連機構恐怕也面臨衝擊,傷友感嘆憂心上路後的狀況,無奈表示「我們真的不是要跟你們搶資源」;勞動部與衛福部明天將共同召開記者會,並公布6大配套措施,包含綠色通道讓重症優先分流審查等。 2025/07/28 12:26 生活
有片|蔡英文表態大罷免! 侯友宜提醒:別忘過去為林昶佐說這句話 【記者林志青/基隆報導】新北市長侯友宜上午一早陪國民黨立委林沛祥掃街宣傳反罷免,兩人從基隆安樂市場出發,向沿途攤商及買菜民眾請託。對於前總統蔡英文昨在臉書貼文感謝各地罷團,並預告26日會出門投票;侯友宜表示,蔡總統過去曾說「罷免不是政治鬥爭」,「不要忘了這是妳說過的話」。 2025/07/24 17:54 政治
乳癌權威名醫周佳正遭公車撞死 部桃明起開放追思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乳癌權威周佳正昨遭欣欣客運18路線公車撞死。他生前服務的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今表示,7月21日周一至周五7時至18時,在部桃醫療大樓B1第五會議室舉行追思會,將開放自由入席,「緬懷他行醫路上的溫厚與堅持,也讓這份視病如親的精神,繼續延續」。 2025/07/20 17:02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