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副院長:兒童醫療困難不是昨天才發生 3-4成一定要留住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近年兒科醫師人力的議題,每隔一段時間就被提起,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昨透露,今年訓練的4名總醫師,大概都留不住;身為小兒科醫師的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則說,「兒童醫療遇到困難,不是昨天才發生的」,訓練出來的醫師約六至七成走向基層,剩下的三至四成一定要留住,因為醫院擔負的是重症、罕病、診斷困難的疾病治療。 2025/10/28 13:56 生活 醫藥
罕病誤判小兒麻痺!骨頭如海砂屋 常見O型腿、易蛀牙掉牙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許多「性聯遺傳低磷酸鹽佝僂症」都從「長大就會好」的誤判開始,患者蘇瑞臻分享童年因腿部畸形被送至小兒麻痺收容所矯正,直到成年骨頭再次變形就醫才確診罕病,骨頭像海砂屋,牙齒珐瑯質像貼不住的磁磚。醫師提醒,出現X型或O型腿、身高低於平均、常膝蓋、腳踝或腰疼、容易蛀牙或掉牙等症狀應進一步檢查。 2025/10/18 10:19 生活 醫藥
拍片推廣台觀光爆紅!創作歌手黃小玫「罹罕見淋巴癌」驟逝 醫揭見4病症須警覺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2018年以日語自創曲「我們在台灣見吧!」推動台灣觀光爆紅的34歲台灣創作歌手黃小玫驚傳病逝,今天團隊悲痛證實,黃小玫患罕病「NK/T細胞淋巴癌」,即便她積極抗癌仍不敵病魔離世,深愛台灣的黃小玫化作最善良的天使。 2025/10/15 17:57 生活
健保總額增600億!兩大挹注重點 衛福部長保證明年不漲保費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2026年度健保總額協商昨日歷經11個小時討論,醫界和付費者代表少見一次就達成共識成長率5.5%,因此明年健保總額比今年增加近600億元預算。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以5.5%成長率推估的話,明年還有2個月安全準備金,所以確定明年不會調漲健保費。 2025/09/25 18:12 生活 醫藥
健保署長石崇良接衛福部長 邱泰源轉變態度:全力配合調整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內閣改組人事逐漸底定,衛福部部長邱泰源確定下台,由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接任,衛福部長邱泰源今日(8/27)回應,全力配合行政團隊的調整,不管是什麼角色都可以為人民健康及國家發展奉獻,期望各界繼續推動健康台灣的工作,讓台灣人民更健康。懸缺已久的衛福部常務次長則由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升任。 2025/08/27 12:34 生活 醫藥
健保史上最貴藥!一劑近億元治療罕病AADC 12月上路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女星李宇柔的15歲兒子牛牛因罹患罕病「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基酶缺乏症」(AADC)過世,健保署藥物共擬會今日審查通過一款基因治療藥物,給藥一次號稱終生有效,但定價近一億元,為目前健保給付單價最高的藥品,將與藥廠進行價量協議,今年12月開始給付,預估第一年13人受惠。 2025/08/21 17:21 生活 醫藥
王齊麟陪罕病家庭舒壓!走過三年低潮 鼓勵說出困境找回力量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台約有1.9萬個罕病家庭,多數照顧者每日陪伴病友超過12小時,長期承受龐大身心壓力,逐漸失去自我與外界連結。奧運金牌國手王齊麟今日分享自身低潮三年的經驗,不僅輿論壓力也自我懷疑,當他和李洋都覺得快撐不下去時,向親友訴說困境後意外獲得支撐力量,讓他們可以驅散負能量,因此鼓勵照顧者遇到困難講出來。 2025/08/09 18:41 生活 醫藥
有片|單親媽被騙當車手遭逮!小六女苦等3天「想媽媽」 暖警急匯1600元援助 【記者林志青/新北報導】家住台中市的陳姓女子(48歲)離異後獨力撫養小六女兒(12歲),今年收掉經營多年、生意慘淡的護膚店,吃光老本後誤信詐團話術成車手。上月30日晚上7時許前往新北市淡水區北新路面交被逮,蘇姓男警得知陳女的女兒還在等她回家吃晚餐,立即匯款1600元請陳女姪女交付女童。等不到母親的女兒最後傳訊給男警:「我想媽媽了,想跟媽媽聊天」,檢方複訊後無保請回。 2025/08/08 16:55 社會 暖流
洋蔥片|12歲罕病童夢想成真!親見偶像HUR+笑中帶淚 獻花謝爸爸感動全場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台南12歲女童小潔,自幼罹患罕見疾病「龐貝氏症」,面對漫長艱辛的療程,依然勇敢堅強,許下小小心願「我好想去看HUR+(台灣女團)」,今年在奇美醫院與喜願協會的協助下,夢想終於成真,不僅近距離欣賞偶像演出,更收到親筆簽名與周邊禮物。這份驚喜與感動,成為她對抗病魔路上最珍貴的回憶之一,注入繼續前行的勇氣。 2025/08/08 16:35 社會 暖流
罕病中的罕病!女星兒罹AADC逝 醫:致神經發展障礙「已列新生兒自費篩檢」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女星李宇柔(現名:陳蔓菲)的15歲兒子「牛牛」,罹患罕見疾病「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基酶缺乏症」(AADC),她今天表示,「牛牛走了,謝謝大家一生的陪伴」。兒童遺傳內分泌科醫師指出,這個疾病在台灣可能只有幾十位病人,屬於「罕見疾病裡的罕見疾病」,目前已被納入新生兒篩檢的自選項目,強烈希望有新生兒的家長都能盡量接受篩檢。 2025/07/28 16:22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