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明重開羈押庭!小草動員至北院聲援 他警告:百姓恐暴動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因涉及京華城等弊案,遭羈押禁見一年多,8日下午台北地方法院裁定兩人具保停押,柯文哲以7000萬元、應曉薇以3000萬元交保,並均限制住居、限制出境、出海8月。但台北地檢署不服提起抗告,並獲高等法院裁准,發回北院重新裁定。台北地院合議庭因此決定明(15)日上午10時,重開羈押庭,要求柯文哲與應曉薇在上午9時報到。 2025/09/14 17:52 社會 法庭
賴清德遭傅崐萁竄位奪冠!7月電視新聞報導排名曝 周台英師大抽血案排第8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日前公布6月份「電視新聞報導觀測報告」數據,總統賴清德以「團結國家十講」演說及國安簡報議題回應,奪下報導量第1名,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因交通部考察花蓮鐵路高架化,報導量居第9名,根據最新7月份數據,傅崐萁靠企業捐款花蓮縣政府及反罷免活動等新聞,竄位成功奪下寶座,賴清德以聞海外出訪過境地點議題、漢光演習及南部淹水災害應變措施等新聞居次,另外,前台師大女足教練周台英,因人體研究計畫血液取得倫理疑義,報導量居第8名。 2025/09/07 18:46 生活
周末精選|大罷免激出272萬民意反撲!盤點卓榮泰16強 學者:4人亮眼只算「維穩」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去年520後走上不安穩的一段路,朝野嚴重對立,賴卓身扛「少數總統」、「覆議院長」烙印,施政難伸展拳腳,原寄望大罷免行動扭轉國會局勢,罷藍委案投票結果,不同意人數突破272萬,遠超出同意人數189萬,給府院黨當頭棒喝,賴卓體制終祭出人事調整,政院及9部會共16位新閣員、換位登場,黨政人士認為這次隊形調整凸顯經濟優先政策,學者則辣評「虛晃一招」,連綠委也憂心亮點閣員李洋「被在野擠得糜糜卯卯(台)」。 2025/08/30 08:43 政治 黨政要聞
不演了!柯建銘引曹植七步詩向同志喊話 自曝大罷免真正目的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在所有罷免案遭32:0完封、均告失敗後,民進黨內部檢討聲浪四起,矛頭指向黨團總召柯建銘。面對黨內同志的質疑,柯建銘今(8/27)天透過社群平台發文反擊,引用曹植的《七步詩》,寫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強調他推動「大罷免是窮盡一切可能讓國會過半」,結果曝光了這波「大罷免」背後真正目的。 2025/08/27 13:42 政治
史書華慘了!誣指醫師歧視原民 遭判拘役60天定讞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網紅牙醫史書華2022年間2度貼文,指稱加入時代力量黨的醫師劉立仁於黨員大會上,發表「其實原住民住在山上很多都很有錢」、「少數民族或女性應該靠他們能力就好」等言論,遭劉男控告加重誹謗,一審認定史書華既無證據又未查證,就指劉男發表歧視原住民族及女性言論,「有重大輕率惡意」,先前一審依加重誹謗2罪判史男拘役60日,得易科罰金6萬元,高等法院今駁回上訴定讞。 2025/08/26 14:21 社會 法庭
羅智強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 劍指2028下架賴清德!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今(25)日晚間正式宣布要「世代承擔」,投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選舉。羅智強明確指出,他參選的首要目標是「2028,下架賴清德!」嚴厲批評現任總統賴清德執政後,不僅涉嫌濫用檢調資源、清算在野黨,更罔顧國政民生,甚至發動全台性的大罷免運動,認為這些舉措已然成為台灣民主發展的最大威脅。羅智強進一步預告,明早他將會正式公布參選黨主席的「四大任務」。 2025/08/25 20:27 政治
重啟核三同意多於不同意 工商協進會籲:將核能納入全面考量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核三重啟公投及7項立委罷免案的投票結果已經揭曉。工商協進會表示,這次公投與罷免案的結果,共同傳達了人民對於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的具體展現。核三重啟公投獲得高支持度,同意比不同意多280萬票,這顯示社會大眾普遍關切穩定供電與經濟發展,認為當前的能源政策和電力結構有調整的空間,才能更切實地保障產業發展與民生用電的穩定。同時,立委罷免案未通過,也反映出選民對現行政治體制的審慎態度。 2025/08/24 18:30 財經 產業脈動
公投未通過!綠委仍齊喊能源政策總檢討 賴清德:不排除先進核能 【陳力維/綜合報導】823核三重啟公投與7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結果出爐,最終均未通過。對此,民進黨立委們紛紛表達看法,呼籲黨內須進行深刻檢討,尤其是能源政策。民進黨立委邱議瑩直指公投結果與預期差距甚大,顯示民進黨必須盤點與總檢討施政問題、重新調整執政腳步,才能再獲得人民支持。儘管總統賴清德表示尊重公投結果,並強調未來若有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的「先進核能」,政府不會排除,但黨內立委仍認為現行政策論述有不足之處。 2025/08/24 16:48 政治
觀察|罷免氛圍變「台派懶戰了」黃國昌拋引子逼藍談 學者勸綠調整策略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大罷免及公投落幕,公民團體在執政黨助攻下,仍舊未撼動31藍委席次,在野陣營解讀「對賴清德政府的不信任投票」,民進黨內部掀檢討潮之際,關鍵少數民眾黨黨主席黃國昌政治能量大躍進,選戰鋪陳推進,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認為,藍白不會一直合作無間,現在各有各的家務事要操煩,綠營何嘗不調整策略,從法案結盟取代對立,或可改善國會朝野僵局。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潘威佑說,罷免、公投的價值不是在結果,而是過程中的辯論,社會多元聲音被聽見,公民運動力量不會因此結束。 2025/08/24 16:00 政治 黨政要聞
南票北補失靈?柯志恩指能源政策失靈 許智傑:妳不了解南台灣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南高屏三縣市在核三重啟公投中同意票均大於不同意票,打破外界對「南部是綠營鐵票」的既有印象。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說,這次連包括賴清德總統的本命區台南,以及高雄、屏東同意票皆大於不同意票,可能是歷史上第一次,更破解民進黨長期以來,用意識型態綁架能源議題的操作。民進黨立委許智傑說,這次公投策略是低調處理,避免跨過25%門檻,沒有南票北補的狀況,也不是基本盤鬆動的問題,「柯委員可能還是比較不了解南台灣的狀況!」 2025/08/24 12:19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