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證實!坣娜肺腺癌撐4年享年59歲 「最後一天」在他懷中平靜離世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女星坣娜(本名蔡宜樺)先前傳出因胰臟癌去世,其丈夫薛智偉今發聲明,坣娜10月14日因肺腺癌逝,在她最後一天,薛智偉抱著她平靜離開,他表示,坣娜2021年出現咳嗽症狀,同年12月診斷出肺腺癌第4期,以堅強意志走過4年;家屬將於12月14日舉辦追思會。 2025/10/31 14:35 生活
相隔1年同一天!2男星都因肺腺癌逝 6症狀要警覺「以為只是感冒或氣喘」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男星顏正國與汪建民相隔一年的10月7日,年紀正值5字頭的壯年時期,都因汪建民逝世。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與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肺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很多人以為只是感冒或氣喘而忽略,點出肺腺癌6項常見症狀,若能提高警覺「第一期治癒率高達八成以上」。 2025/10/11 22:34 生活
藝人顏正國汪建民同日期病逝!肺腺癌年輕化 醫提醒3族群定期篩檢 藝人顏正國10/7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讓不少人相當震驚。其實演藝圈前輩「鐵頭哥」汪建民,也才在去年10/7同樣因肺腺癌離世,享壽56歲,且汪建民是前年11月被診斷出肺腺癌第四期,短短不到一年癌細胞侵蝕全身骨頭病逝,讓家人十分悲痛。醫師提醒,近20年開始出現不抽菸的肺腺癌患者,不少是女性,並有年輕化趨勢,建議三危險族群應定期檢查。 2025/10/07 20:50 生活 醫藥
人物|日本零售巨擘「唐吉訶德」創辦人罹癌 準備交棒24歲兒子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財經媒體彭博報導,許多台客赴日本必逛的知名連鎖折扣賣場「唐吉訶德」(Don Quijote),76歲創辦人安田隆夫7月宣布罹患末期肺癌,手上價值60億美元(約1818億台幣)的公司持股將交由24歲兒子安田裕作繼承,才剛從學校畢業的少主究竟有無本事領導已是日本零售巨擘之一的唐吉訶德,引發關注。 2025/09/25 11:00 國際 熱搜話題
曾染肺結核罹肺癌風險多200倍 醫籲每年做肺癌篩檢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一位75歲女性雖然不菸不酒,但曾在十多年前罹患肺結核,今年健檢安排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發現左下肺葉有一顆接近3公分的惡性腫瘤。醫師提醒,曾感染肺結核,肺部都會有小病灶,肺癌風險是正常人的40倍到200倍,女性若有肺癌家族史或肺部有節結,建議要每年做肺癌篩檢。 2025/09/20 13:13 生活 醫藥
慢咳3年驚見右肺1.5公分毛玻璃結節 三總「二刀流」助攻揪早期肺癌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肺癌長年高居癌王之位,雖然早期發現五年存活率可望超過九成,但體積小、位置深或支氣管徑路不清的小結節,仍是臨床診斷難題。59歲的李女士因長期咳嗽加上肺癌家族史接受檢查,意外發現右上肺葉有約1.5公分毛玻璃結節,在三軍總醫院接受「改良式經肺實質導航支氣管鏡」輔助手術後,確認手術切除範圍後,緊接著轉換至單孔胸腔鏡手術切除,確診為早期第一期肺腺癌,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2025/09/11 11:02 生活 醫藥
子宮內膜癌三期竟得自費化療 4弱勢癌症「藥少又被限縮」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54歲愛麗絲從科技業退休,去年發現陰道偶有深褐色分泌物就不斷追蹤,竟在短短半年內確診子宮內膜癌三期且擴散淋巴,更想不到的是「子宮內膜癌病人卻連化療都要自費」。癌症希望基金會直言,口腔癌、胃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都屬於資源弱勢的癌別,身陷「藥少又被限縮」的雙重障礙,甚至連基礎化療都沒有健保給付。 2025/09/04 18:47 生活 醫藥
健保署長石崇良接衛福部長 邱泰源轉變態度:全力配合調整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內閣改組人事逐漸底定,衛福部部長邱泰源確定下台,由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接任,衛福部長邱泰源今日(8/27)回應,全力配合行政團隊的調整,不管是什麼角色都可以為人民健康及國家發展奉獻,期望各界繼續推動健康台灣的工作,讓台灣人民更健康。懸缺已久的衛福部常務次長則由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升任。 2025/08/27 12:34 生活 醫藥
二手菸也傷毛小孩!專家曝常見4類疾病 貓咪舔毛恐致口腔癌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二手菸不止對人體帶來傷害,也可能危害毛小孩!獸醫師指出,長期暴露於二手菸、三手菸環境下,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呼吸系統疾病或罹患鼻癌和肺癌;當貓咪梳理毛髮時,易吸入落在毛髮上的三手菸,導致口腔癌的發生,其罹癌機率相較無菸害環境下高出2至4倍。 2025/08/26 12:49 生活 醫藥
癌症登月計畫揪早期肺癌隱形殺手 中研院揭「類晚期」高風險族群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疾病復發是早期癌症患者最深的恐懼,一項由中研院領導的「癌症登月計畫」將帶來曙光,這項全球最大規模的肺腺癌蛋白基因體研究中,發現東西方、男女的肺癌成因大不相同,尤其亞洲女性的風險因子更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也找出預後極差的早期「類晚期」高風險族群,更開發出準確率高達85%的「四蛋白」檢測工具原型,有望在未來2-3年內應用於臨床。 2025/08/20 16:27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