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飛被美國掐住零組件脖子 追上波音和空巴更難了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彭博24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飛機製造商中國商飛(Comac)已將其旗艦機型C919客機的交付目標大幅削減三分之二,由原先預期的75架大幅下調至約25架,原因是關鍵零組件供應遭美國阻斷。此事也打擊中國企圖挑戰美國波音(Boeing)和歐洲空中巴士(Airbus)市場領導地位的雄心。

知情人士指出,中國商飛在供應鏈各個核心環節均遇到瓶頸,嚴重影響穩定生產客機的能力。其中,美國7月暫停出口許可後,奇異航太(GE Aerospace)生產的關鍵引擎零件暫時被禁止出口,進一步加劇生產困境。許多關鍵零件,包括航空電子設備、飛行控制系統和發動機等,皆高度依賴漢威聯和公司(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奇異航太和派克漢尼汾公司(Parker Hannifin Corporation)等美國供應商。
知情人士透露,商飛原本對中東及越南市場訂單樂觀,甚至將今年交付目標由50架提高至75架,但截至目前商飛僅交付5架C919,分別交給中國東方航空、中國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以及一家內部負責包機業務的子公司。原訂2025年3家航空公司應接收的C919約32架,顯然已受到影響。
C919原先定位與空中巴士A320neo和波音737 Max競爭,但至今尚未尚未取得中國以外監管機構的適航認證,如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或歐盟航空安全總署(EASA)。儘管中國國內航空公司對這款可容納158至192個座位的C919客機需求旺盛,但商飛卻仍未能在南亞和東南亞找到買家。
產量追不上波音和空巴
歐洲新聞台(Euronews)3月報導,中國政府大力投資商飛,試圖擴大商飛在國內航空的市場規模,同時鞏固其國際市場地位。北京希望降低對外國飛機製造商的依賴,符合中國提升科技實力的長期規劃。商飛曾透露,計畫最早於2026年開始拓展東南亞市場,再進軍西方市場,但目前仍以建立國內市場基礎為主。
然而,產量上商飛仍遠遠落後波音和空中巴士。商飛每月僅製造1架C919客機。航空顧問公司IBA估計到2040年,商飛產量才可能提升至每月11架。相比之下,波音每月生產38架737 MAX,並計畫在2027年前將產量提升至3倍。空中巴士也宣布,A320客機的月產量預計在2027年達到約75架。
因此,商飛要在產量上追趕上這些競爭對手,同時建立忠實市場基礎,本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如今,商飛又被美國掐住關鍵零組件,要追上波音和空中巴士,難度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