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罷免再戰|罷團VS鐡票區藍委「戰法變」 票數門檻一次看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大罷免將在明天進入終局,受第一波「24+1」案挫敗影響,及執政黨忙於清理關稅、風災戰場,第二波7藍委案的選情和輿論熱度明顯降溫,而罷團也轉換戰法,從定點造勢改為車掃、走入巷弄家戶近距離宣傳。綜觀7被罷藍委去年當選票數,跟罷免過關門檻存在上萬票差距,是公民團體更難打的一場仗,《知新聞》整理第二波各罷案過關門檻,供讀者一文掌握。

第一波罷免全軍覆沒,藍白合作催出意外高的不同意罷免票數,24藍委、新竹市長高虹安均守住,重挫罷方士氣,罷免軍師、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公開怨言民進黨不使力,要罷團「放下罷免」,讓執政黨自己去努力。掀起民進黨一波波檢討聲浪,秘書長林右昌下台,黨主席賴清德向罷團道歉,喊話罷方別放棄,黨公職全力支援罷團走完最後一哩路,而黨內也籌組「應援陸戰隊」前進7罷區。
罷免戰法改變
觀察第二波罷免,選情及討論熱度較第一波明顯降溫,執政黨忙於救災、關稅戰場,對罷免的動員力道削弱,主要由地方黨職、不分區立委陪同罷團掃街;國民黨繼續以大選規格打「反罷」,自家地方首長都投入造勢;而民眾黨宣傳「核三重啟」公投之餘,延續第一波藍白合默契,力挺反罷,黨魁黃國昌也接連替7藍委站台。
這回的7個選區堪稱藍營鐵票區,選民結構偏藍,也因此罷團在二階連署就遇到挑戰,經過較長時間、補件才能成案。罷團改變戰法,捨棄前一波主論述「反共護台」及戶外晚會、宣講,從定點造勢改為主動出擊,走入巷弄、家戶,近距離向選民闡述罷免理由。
7藍委畢業門檻
823第二波「大罷免」涵蓋7名藍委,包含新北市第11選區羅明才、新竹縣第2選區林思銘,以及中台灣5立委:台中第2選區顏寬恒、第3選區楊瓊瓔、第8選區江啟臣、南投縣第1選區馬文君、第2選區游顥。

新北市
羅明才地方政治實力雄厚,從1998年參選立委迄今未吞過敗仗,為目前國會最資深的「八連霸」立委,其父親是天道盟創辦人羅福助,迄今仍遭通緝,雖背負家庭「黑道」爭議,去年立委選舉羅明才仍以12萬3399票、59.38%高得票率,擊敗代表民進黨參選該區立委的曾柏瑜(得票數7萬6237,得票率36.68%)。
新北第11選區範圍包括新店、深坑、石碇、坪林、烏來等5區,中選會公布,該選區投票人數29萬9652人,罷免門檻(25%)落在7萬4913人,且需多於「不同意罷免票數」。

台中市
台中市3名新科藍委羅廷瑋、廖偉翔、黃健豪上月挺過罷免挑戰,這回換原台中縣區的資深立委楊瓊瓔、江啓臣及顏寬恒接受民意考驗,3人各有地方扎實的紅、黑派組織盤及家族政治支持,去年勝選得票率均逾50%。
中2顏寬恒選區涵蓋沙鹿、烏日、大肚、龍井、霧峰區,去年奪下11萬8962票,得票率53.18%,選區目前有30.7萬人,罷團需催出近7.7萬張「同意罷免票」、且多於不同意票,罷免案才會過關。

中3楊瓊瓔民代歷練豐富,早從25歲就擔任台灣省議會議員,後勝選台中縣立委、縣市合併後又穩坐中3區立委,直到2016年掛時代力量黨籍、獲民進黨禮讓的洪慈庸出線,楊長達17年的國會職涯才按下暫停鍵,轉任國民黨副秘書長,其後也擔任台中市長盧秀燕首任的副市長,楊瓊瓔入台中市府1年後、2020年回鍋參選立委,擊敗洪慈庸重新拿回台中后里、神岡、潭子、大雅區的立委席次。
中3投票人數26萬599人,意即楊瓊瓔罷免門檻(25%)是6萬5150人,且同意票需多於不同意票,而她去年得票數達10.6萬票,在穩固支持者前提下,罷免難度甚高。

立法院副院長江啓臣的中8選區,囊括豐原、東勢、新社、石岡、和平區,選區去年選舉人數21萬595人,投票率74%,出來投票的有57.87%都支持江,讓他順利晉升「四連霸」立委,並在本屆做到立院副龍頭大位。
根據中選會資料,中8投票人數20萬8849人,江啓臣罷免同意票門檻落在5.2萬張,且同意票須多於不同意票。

新竹縣
新竹縣第二選區去年選舉為三搶一局面,林思銘以7萬6608票數打敗時代力量的王婉諭跟民進黨籍曾聖凱,不過得票率僅44.8%,勝負差距不大。如今面臨任期期中考,林思銘罷免案門檻落在5萬9625張同意票;同樣地,他若催出比罷方更多的「不同意罷免」票數,便能保住立委職。

南投縣
藍營長期鐵票倉「南投」,2國民黨籍立委馬文君、游顥罷免案,從2階連署罷方公民團體「ALL罷馬」、「去游除垢」就槓上南投選委會,罷方質疑選委會違法利用戶政系統查詢個資,不合理剔除大量連署書,南投地檢署遂以他字案調查,而中選會也在行政調查後,重新校正、下修遭剔除的不合格連署份數,經罷方告急補件後,才驚險跨過連署門檻,進入3階。
馬文君在地深耕逾20年,歷任南投縣議員、埔里鎮長、連5屆投1區立委,她去年拿下6萬8890票、得票率53%高票連任;游顥則是從國會幕僚做起,2018年以第一高票當選南投縣議員、2022再高票連任,次年在黨內初選勝出,代表參選立委,並以2%多的得票率差距,驚險打敗爭取連任的民進黨立委蔡培慧。
從投1、投2的目前投票人數推算,馬文君、游顥的罷免「同意票數」門檻落在4.6萬、4.8萬人,但罷免前提是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依南投政治結構來看,2罷免案深具挑戰。


立委被罷史:僅3Q哥成功
回顧台灣憲政史,區域立委罷免9件成案,通過罷免者區區一案。1994年的北縣藍委韓國瑜、洪秀柱、林志嘉、詹裕仁、北市藍委魏鏞因擁核立場,遭反核團體罷免,雖都成案但無一通過投票門檻。
2014年太陽花學運期間,民間發起「割闌尾計畫」,鎖定蔡正元、林鴻池、吳育昇三位高知名度藍委,僅蔡正元連署衝破門檻,但當時罷免門檻高,同意票數需超過選舉人數25%,蔡正元最終未被罷掉。
之後選罷法修法,刪除投票率門檻,改用「同意票」超過選舉人數25%的標準,2017年時代力量立委、現民眾黨不分區立委黃國昌是第一位適用新門檻的民代,投票結果黃國昌挺過風暴。隔了多年平靜後,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無黨籍立委林昶佐2021、2022年初接連遭罷免連署成案,最終僅陳柏惟被罷掉。
2025年,大罷免遍地開花,區域立委罷免成案多達31案,第一波被鎖定的24藍委全挺過,另7藍委將在明天接受民意再次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