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院區開放」結合兒童科普日 逾300場科普活動10/19登場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中研院今年首度在「院區開放Open House」活動,將「兒童科普日」與「院區開放日」合併,於10/19舉辦,屆時將有超過300場多元科普體驗,涵蓋數理、人文社會與AI等領域,南部院區也將於11/8舉行「南部院區開放日」。部分活動需要事先登記抽籤,北部院區登記時間自9/15起,南部院區則自10/15開始。

中研院每年都有院區開放活動,中研院今(12)日發布新聞稿表示,「院區開放Open House」活動邁入第28屆,今年首度將「兒童科普日」與「院區開放日」合併,在10/19舉辦,將有超過300場多元的科普體驗,涵蓋數理、生命科學、人文社會、AI、永續發展等各領域,
中研院說明,「兒童科普日」匯聚超過60場精彩互動,從創意手作到沉浸式體驗,例如「飛越時空:從空拍到麥塊・見證城市變遷」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帶領玩家體驗南港街景的歷史變遷;「時空魔法桌」透過彈珠挑戰模擬太空船繞行軌道,輕鬆理解重力與宇宙;「扭扭樂─AI x通訊科技:即時探索自然的秘密」透過AI分析森林聲景闖關遊戲與多種萌獸扭蛋,讓孩子在趣味中認識自然生態。

至於「院區開放日」活動,中研院指出,院長廖俊智主持重頭戲「主題演講」,以「AI的多重宇宙」為題,邀請資訊所特聘研究員廖弘源、資創中心研究員曹昱與王釧茹,帶大家探索多元的AI研究,另有全新專題特展「生命之礁—珊瑚的奧秘與生機」,結合VR、珊瑚插卡圖畫、與珊瑚化石觸摸等。
院區內還有多場科學活動,像是「臉部生成式AI體驗」展現視覺創作與人類研究的潛力;腦波控制自走車的「意念啟程-腦控取物車」,體驗未來人機互動;「寵物行為講座」則可了解寵物的心理與溝通方式。

此外,位於台南沙崙的中研院南部院區,將於11/8開放,呼應今年是「國際量子科技年」,設計「古典與量子的對決:量子電腦的發展與未來」講座,發表量子電腦翻轉未來世界演說,還有「光子的祕密任務」互動遊戲,認識光與能量的轉換;喜歡動手玩體驗的民眾,則可參加陶板紋飾的「陶刻趣-陶板紋飾雕刻拓印」,並有「人類智慧如何面對AI時代」講座及「台灣岩岸生物多樣性」等互動體驗。

中研院提醒,少數活動採預約登記抽籤制,北部院區登記時間自9/15至9/30,10/1抽籤;南部院區登記時間自10/15至10/28,10/29公布抽籤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