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不明原因感染遭截肢 師鐸獎得主王致遠談獲獎心得:戒慎恐懼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老天爺沒有把我抓回去,有時候會覺得為什麼把我留在這裡?另一方面又覺得,把我留下來應該是有什麼原因。」今年的師鐸獎得主之一,是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王致遠。他在45歲那年,因不明原因感染而截去四肢,這不只改變他的人生,對他的教學心態也有所不同;談起獲獎心得更是「意外跟戒慎恐懼」。
王致遠得師鐸獎:戒慎恐懼
談起獲得今年度師鐸獎的心情,王致遠說,自己會覺得戒慎恐懼,是因為覺得獲得這樣的獎項,會讓他人投射,一個好老師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在教育現場當中進行任務,「可是對我來講,我不見得會照他們所期許的方式做」。
王致遠認為,每個學生適合不同的教學方式,也沒辦法給出一種讓每個人都喜歡的方式,導致會在過程中覺得,「沒有讓學生不開心的權力」,反而是自己很不喜歡承受的部分,因為每個人還是有最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和老師,這部分對自己而言,是種很大的壓力。
看更多:「奇蹟教授」獲師鐸獎!一場怪病「四肢截肢」險死 王致遠雙手移植重生
除師鐸獎 王致遠也曾獲「周大觀熱愛生命獎」
除了師鐸獎,王致遠也曾獲得「周大觀熱愛生命獎」。而這個人生轉折發生在他45歲那年,因為不明原因感染引發敗血性休克,因為升壓劑打得多,後續導致四肢壞死而必須截肢,「老天爺沒有把我抓回去,就活了下來」,或許因為這樣的經驗,被認為符合獲頒熱愛生命獎。
這個經歷對他的人生當然會產生「副作用」。王致遠說,當時的感覺其實很複雜,會覺得「老天爺為什麼不把我幹掉就好?」但另一方面又認為,把他留下來,應該是有什麼原因的。
王致遠提到,自己過去對學生有點嚴格,但這個事件發生後,開始變得比較能體諒,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和脈動。例如,過去對於想不出答案的學生,會覺得為什麼想得這麼慢;後來的想法有了轉變,「想不過來是很正常的」,在過程中也必須設法給與更多支持,雖然自己是情感感知能力很弱的人,仍會盡可能用正面語言,帶領學生完成任務。
現行學分設置 學生容易淪「沾醬油式」學習
另外,王致遠也觀察到,在128學分的要求下,許多學生為了在3年內把課修完,還想要交換、實習,甚至會在一學期內修高達28學分,嚴重壓縮課後學習、預習和作業等時間,導致很多學生其實沒做好充分準備,甚至出現選「涼課」的現象,雖然覺得不好,但可以同情,「因為你不涼的話你活不下來啊。」
王致遠總結,在現行的學分設置下,台灣學生的學習很容易淪為「沾醬油式」的學習,成績單看起來修了滿滿的課程,卻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理解和消化,很難真正學到可以內化的知識,或只能在1-2門課程中進行深度投入,讓其他課程變得浪費師生雙方時間,會滿可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