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目前正處於AI「黑暗時期」 指台灣最大問題是能源、讓產業不穩定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科技創投公司Playground global合夥人、英特爾前執行長Pat Gelsinger(基辛格)今表示,他不太擔心CSP過度炒作導致AI泡沫化,從根本來看,它受限於能源供應,換言之,能源的成長限制了資本投入的規模,他並建議台灣除了要發展軟體外,今天台灣最大的問題是能源,「你們沒有一個有彈性的能源供應鏈,而這使你們整個產業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如果台灣要持續發展經濟,需要有更有彈性的能源供應系統」。
能源的增長限制了資本投入的規模、不認為AI泡沫化
媒體詢問基辛格有關隨著AI的快速發展,例如 CSP(雲端服務供應商)資本開支的提升,以及所有大型公司突然大規模與 OpenAI 和 NVIDIA 進行合作,如何看待這個生態鏈?另如何看待AI泡沫化議題等。
基辛格認為,在AI資本部署的方式上確實存在一些效率問題,但AI是最重要且被低估的技術之一,同時又是被過度炒作的技術之一。他相信它的實用性將超越資本效率間斷的影響,即不是每個人在基礎模型投資上都會賺錢,但AI將成為未來的基礎技術。
不過,目前的AI模型會持續改變,我們正處於AI的「黑暗時期」,AI 將演進成運作方式不同、對運算需求也不同的階段,相信這些暫時的資本效率低下會讓位於真正持續且有用的技術。
至於雲端投資,基辛格說他不太擔心其過度炒作,從根本來看,它受限於能源供應。換言之,能源的增長限制了資本投入的規模,或許我們會開始長期建立資料中心,譬如建設擁有2兆瓦AI容量的資料中心,可能會花費幾億美元打地基及建設基礎設施,但不會在能源不足前花數十億美元在晶片上。
這基本上成為限制泡沫過度膨脹的緩衝,全球能源容量年增約3至4%,AI泡沫期間可能稍微提高到5%,而這受限於核能、再生能源及目前需要7至8年交貨期的燃氣輪機。因此,能源容量的增長速度無法跟上資料中心規模迅速擴大的速度,這從根本限制了泡沫過熱,因此,他其實不認為AI產業存在過大風險。
雲端供應商的業務有實際的經濟基礎和利潤支持,並不像網際網路泡沫時期那般缺乏商業模式,現在的業務是穩健且可持續的,這個模型長期跟蹤商業案例,並且自然地限制投資週期過度炒作的程度。
建議台灣發展軟體及彈性的能源供應
談到台灣的創新,基辛格分析,台灣如果想在全球創新周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基本問題之一是更多的軟體。舉例來說,台灣是全球硬體實現的地方,一切都在這裡發生,你們並不是以架構或軟體創新聞名的地方,所以對他而言,如果他在規劃台灣的政策,會特別關注那些領域,因為某些硬體的限制也受限於台灣的自然資源限制。
今天台灣最大的問題,不是軟體或架構,而是能源,你們沒有一個有彈性的能源供應鏈,而這使你們整個產業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如果台灣要持續發展經濟,需要有更有彈性的能源供應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