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操盤手偏頭痛炸裂!止痛藥吃到沒效 每月發作逾4次應預防治療

生活 醫藥
2025/08/22 11:48
林芳如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40歲金融業主管小貞每天看台灣、美國股市操盤,長期作息不正常與工作壓力下產生慢性頭痛,每月吃止痛藥的日子比不吃還多,卻感覺越吃越沒效,痛到每周得請一天假。醫師提醒,止痛藥無法預防頭痛發生的嚴重度與頻率,若每月發作超過四天吃止痛藥無效時,應以預防性藥物治療來減少頭痛發作。

止痛藥無法預防頭痛發生的嚴重度與頻率,若每月發作超過四天吃止痛藥無效時應以預防性藥物治療。取自pexels zoomin
止痛藥無法預防頭痛發生的嚴重度與頻率,若每月發作超過四天吃止痛藥無效時應以預防性藥物治療。取自pexels

偏頭痛好發於20至60歲 留意3預兆症狀

林口長庚醫院腦中風病房主任張庭瑜指出,偏頭痛好發於20到60歲的族群,典型症狀包括:怕光怕吵、噁心、嘔吐,越動越不舒服,搏動性頭痛(感覺血管跟心都在跳)等,且逾四成患者是頭的左右兩邊都痛。

有一部分「預兆」症狀則是視覺有莫名光影、聞到味道、視覺一部分缺損(神經學症狀)等,張庭瑜說,這類「預兆型偏頭痛」患者,若合併有抽菸、或是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等相關因子,則日後中風機率會略為增加。

每周吃止痛藥逾3次 反變藥物過量型頭痛

張庭瑜指出,臨床上偏頭痛患者常在頭痛發作時自行吃止痛藥緩解,止痛藥雖可緩解當下疼痛症狀,卻無法預防頭痛發生的嚴重度與頻率。若每周止痛藥服用超過兩三次,頭痛還可能伴隨止痛藥過度使用而惡化,越吃越沒效、最後變成「藥物過度使用頭痛」。

即使止痛藥使用沒有過量,經年累月沒有適當治療的偏頭痛會容易「慢性化」,當持續三個月以上、每個月至少有一半的日子在頭痛,就可能診斷為「慢性偏頭痛」,治療難度更高。

每月偏頭痛發作逾4天應「預防性藥物治療」

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楊鈞百醫師提醒,當每月偏頭痛發作頻率超過四天,頭痛明顯影響生活及日常活動、急性治療藥物療效不佳時,就應該以「預防性藥物治療」來減少頭痛發作,達到治療的目的,避免慢性化頭痛。

預防性治療需要吃多久?根據台灣頭痛學會建議,不管頭痛發作與否,一般來說預防性治療必需連續使用(6至12個月),才會發揮穩定大腦的功能,減少偏頭痛發作,待頭痛頻率愈來愈少,可以遵從醫囑逐步減藥、甚至停藥。然而,此過程中若貿然自行中斷治療,則可能症狀加劇。

睡眠、運動減少發作 少吃紅酒、起司、巧克力

除了用藥,張庭瑜強調,作息正常、規律睡眠很重要,每周運動三次、每次20~30分鐘,瑜珈、太極、或是有氧運動如腳踏車、慢跑、橢圓機或滑步機訓練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以「頭痛日記」記錄發作情形,找出個人體質的誘發食物與其他原因,紅酒、起司、巧克力是容易誘發的三大食物,氣候、溫差、壓力、女性生理周期也是常見誘發原因。

張庭瑜表示,若是非常偶爾的頭痛、感冒發燒等,並不反對民眾自行簡單服用止痛藥,但若頭痛發作越頻繁,越有可能慢性化,預防性治療可以降低頭痛發作頻率,避免偏頭痛演變為慢性。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偏頭痛 # 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