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快訊
KNEWS
⚡
退休師做菜越煮越鹹竟是白內障 醫:影響生活就醫
出版時間:2025/11/27 10:46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65歲的周老師退休後熱衷烹飪與園藝,但近半年家人發現她做菜越煮越「重口味」,偶爾還會誤剪剛萌芽的花草;夜間開車時也覺得對向車燈刺眼、眩光明顯,就醫確診為白內障合併散光,接受適合自己的治療後視力獲得改善。眼科醫師提醒,白內障治療並非一體適用,術前醫病雙方要充分討論,根據患者自身用眼需求安排療程,才能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收治周老師的長庚醫院眼科部教授暨角膜科主任陳宏吉表示,白內障會使視力逐漸模糊、昏暗,影響生活品質。不過並非一發現白內障就需立即手術,也不是一定要等到「看不見」才能做,而是當白內障症狀開始顯著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如閱讀、駕駛或工作效率下降,甚至造成安全風險時,就應考慮手術。
陳宏吉說,置換人工水晶體,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之一。市售人工水晶體選擇多元,但並非價格越高越好,需依照患者的生活型態與視覺需求選擇最合適的類型,一旦症狀開始干擾日常活動,應及早與眼科醫師評估,才能避免白內障過熟造成的其他風險。
陳宏吉指出,「中距離」是現代人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視距範圍,例如開車時看導航或儀表板、使用桌上型電腦、燒菜下廚、清潔打掃等,經常下廚、使用桌機查資料的周老師就是這類族群。
陳宏吉提到,傳統白內障手術通常由醫師以手術刀進行角膜切口、撕開水晶體前囊及劈裂混濁水晶體等步驟,雖技術成熟,但仍可能因人為操作差異而影響精準度與安全性。
他也提醒,術前溝通非常重要,醫病雙方需詳細討論,依自身用眼需求選擇合適的術式與人工水晶體,並了解術後可能出現的變化,才能讓視力表現更符合期待。
